下图为孟加拉国降水量分布图(a季10~3月,b季6~9月)。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孟加拉国的降水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 b季降水量远大于a季
B.6月至9月为雨季,10月至3月为旱季
C.达卡两季降水量的差值大于1 500 mm
D.雨季降水量自西部向东南和东北方向增加
2.孟加拉国经常受到洪涝灾害的袭击,原因是
①夏季西南季风不稳定性带来大量降水
②恒河和印度河汇合在一起,水量大增
③ 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泛滥成灾
④喇叭口地形,易受风暴潮袭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18年10月6日央视财经报道: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海平面上涨,位于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国每年雨季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土被洪水淹没。许多位于低洼地带的学校只能被迫长时间停课。为此,当地人发明了一种“漂浮学校”。“漂浮学校”不仅安上了椅子、课桌和黑板,还有专门用于学生们活动的“漂浮操场”和“漂浮图书馆”。现在,船顶上又安装了太阳能板。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气候变化、海平面上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平面上涨是全球气候变化、降水量不断增加的结果
B.大量使用太阳能板发电,是导致海平面上涨的最主要原因
C.实行低碳经济,有利于缓解气候变化、海平面上涨
D.海平面上涨会导致全球大陆海岸线显著延长
2.有关孟加拉国雨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加拉国的雨季是由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造成的
B.孟加拉国的雨季是由于该国位于三角洲上、地势低平造成的
C.孟加拉国雨季时,非洲最南端的开普敦进入旱季
D.孟加拉国雨季时,北印度洋海区的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
(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
(3)7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
(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下面景观图中的道路两侧积雪高达20米, 是日本著名的“雪墙公路”。从1971年开始,这里就成了观雪圣地。很多人还专门前往附近主峰饱览雪景,每年吸引近百万游人前来观光。
结合日本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雪墙公路”景观位于图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下列时间段中,“雪墙公路”景观最吸引游客的是
A.3月-4月 B.11月-12月 C.7月-8月 D.10月- 11月
3.厚厚的雪墙离不开大量的水汽,大量的水汽来源于
A.甲海域寒流 B.甲海域暖流 C.乙海域暖流 D.乙海域寒流
4.春季,该现象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是
A.地震灾害 B.洪涝灾害 C.春旱冻害 D.沙尘灾害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夏季盛行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南北温差大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大气受热膨胀上升
2.甲海域渔获量较大的时间段是
A.3月至5月 B.6月至8月
C.9月至11月 D.12月至次年2月
3.图示四个海区中,密度流最明显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绒布冰川位于西藏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分冰川表面覆盖着由岩石碎屑等杂质组成的表碛,表碛来源于冰川表层融化后出露的内碛和寒冻风化、块体运动等作用下直接落于冰川表面的碎屑物。一般越向冰川下游,表碛覆盖越厚,观测发现表碛厚度会影响冰川融化速度。受亚洲季风影响,2005年6月,在绒布冰川新降雪中检测到了有机氯农药。下图示意某时间段绒布冰川消融量随正积温、表碛厚度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新降雪中有机氯农药主要来自
A.塔里木盆地 B.南亚 C.欧洲 D.东亚
2.随表碛厚度增大,冰川消融量的变化特点是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3.越向冰川下游表碛覆盖越厚,主要原因是越向下游冰川
A.表碛物颗粒越大 B.侵蚀能力越强 C.融化越多 D.完全融化
日本本州岛白川乡合掌村内现保存合掌造建筑100多栋,合掌造是日本农村传统民居的一种建筑方式,为木造建筑,不用一根钉子,屋顶以茅草覆盖,屋顶十分陡峭,合掌村规定建筑、土地、耕田、山林、树木“不许贩卖、不许出租、不许毁坏”的三大原则。下图为白川乡位置示意图和合掌造实物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理现象与白川乡合掌村合掌造屋顶十分陡峭相关的是
A.降雨量大 B.降雪量大 C.多火山、地震 D.多洪涝灾害
2.合掌造的建材以轻质木头和干茅草的最主要原因是
A.本区缺少石料,但木头和茅草丰富
B.该村落建筑技术落后
C.减少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
D.美观大方,便于发展旅游业
3.合掌村规定三大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原貌,发展旅游业 B.位于农村,利用价值低
C.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 D.当地居民思想落后
末次冰盛期(末次冰期的全盛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一个最近的寒冷期。在末次冰盛期内,受季风环流变化的影响,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与现今差异较大,同一个时期古人类遗址内石器制品数量较少。下图示意末次冰盛期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8.关于图示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盛期时的陆地面积与现在相比偏小
B.③自然带的位置与现在相比偏东偏南
C.多年冻土的南界位置与现在相比偏北
D.山地雪线的位置与现在相比海拔更高
119.末次冰盛期时
A.亚洲高压势力弱,夏季风弱 B.亚洲高压势力强,夏季风强
C.亚洲低压势力弱,夏季风弱 D.亚洲低压势力强,夏季风强
120.末次冰盛期时大地湾遗址内石器制品数量较少表明
A.单位面积内生活的人口减少 B.自然带的数量明显减少
C.采集和渔猎活动的距离变短 D.环境承载力明显增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与鄱阳湖之间存在径流相互补给的季节变化。下图1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季节变化示意图,图2为长江与鄱阳湖相互补给频率的年内分布图(频率越高一般表示径流量补给越大)。
(1)鄱阳湖补给长江频率较高的时期,副热带高压脊位于 (填甲或乙)位置,分析形成这种径流补给的原因。
(2)华北春旱严重的年份,往往副热带高压脊停留在 (填甲或乙)位置的时间较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时,长江补给鄱阳湖频率较 (填高或低),试从减灾角度提出农业抗旱措施。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中国简称西太平洋副高),是一个在太平洋上空的永久性高压环流系统,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它西部的高压脊。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随季节而变化。读1998—2007年我国东部季风区甲、乙三区受季风影响时段示意图,完成4-6题。
4.甲、乙、丙依次表示
A.华南地区、江淮地区、华北地区
B.华南地区、华北地区、江淮地区
C.华北地区、江淮地区、华南地区
D.江淮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
5.受季风影响时空差异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有
①年平均气温南高北低
②年降水量南多北少
③旱涝灾害多发
④南北地域分异显著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导致受季风影响时段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西太平洋副高
C.太阳直射点移动
D.全球气候变化
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差异
B.纬度位置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洋流
读亚洲季风图,回答问题
15.甲图为几月份的季风示意图
A、一月 B、七月 C、三月 D、九月
16.南亚地区夏季风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关于季风叙述正确的是 ( )
A.季风是夏季才有的风
B.季风是冬季才有的风
C.季风是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风
D.季风形成的唯一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某城市位于季风区,该城市工业区应布局在
A.盛行风的上风向 B.盛行风的下风向
C.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下风向 D.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向
当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时,印度半岛盛行(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季风的形成原因有 ( )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③不同纬度之间的热力差异 ④南北之间的地形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亚洲季风图,回答24—25题。
24.图示季节说法正确的是( )
A.A图表示冬季,B图表示夏季 B.A图表示夏季,B图表示冬季
C.A图表示冬季,B图表示春季 D.A图表示夏季,B图表示秋季
25.④风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受信风带控制 D.副高影响
东亚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地形的差异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海水性质差异
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西高东低的地势
C.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有关我国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明了夏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
B.西北季风的性质是温暖干燥
C.夏季风强的年份,南方受水灾,北方受旱灾
D.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