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第二轮高中毕业班质检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第二轮高中毕业班质检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1-1
题号
评分
一、综合题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年第13号台风“韦帕”于916 08时在菲律宾东北部的洋面上生成,1702时加强为台风,该日08时中心位置在22.5 oN127.7 o E,而后台风中心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

材料二:福建省民政厅消息,2006年福建省遭受自然灾害是五十年来最为严重的一年,其中四次特大暴雨形成的洪灾和四次台风的侵袭给福建民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1)据材料一判断,1719时台风中心位置最接近(    

A24.5 oN123.9 oE                 B24.4 oN127 oE   

        C23.4oN125.9oE                  D25.5 oN125 oE

   2 列举与台风有关联性的自然灾害。

   3 综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省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自然原因。

   4针对自然灾害频发,我省加强防灾减灾的主要工程措施有哪些?(至少写出3个)

难度:
知识点:大气 天气 气候变化规律
使用次数:13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C

2)暴雨洪涝;风暴潮;滑坡、泥石流。

3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变率大(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海岸线较长;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

4兴建水利工程(水口电站等);在闽江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加固闽江堤防;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沿海修建海防林;城市内疏通排水通道等。

2.

2007127,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材料一   楚故泽国,耕稔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吴越多仰给焉。谚曰“湖广熟,天下足。”

——明代李釜源撰《地图综要》内卷

材料二  (张之洞在武汉)举办了大批近代轻工业,以湖北纺纱、织布、缫丝、制麻所谓“湖北四局”为代表,……“四局”本身就是整个洋务派举办的纺织工业的代表。

尤其是张之洞举办的汉阳铁厂,是我国最大的钢铁、煤矿联合企业,也是东半球上最早最大的钢铁企业。 ……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招商股100万两接办 ……转入正常生产后,先后为京汉、正太、淞沪、宁沪、沪杭甬、津浦、广九、川汉等铁路提供了铁轨,京汉铁路“除芦保一段外,二千余里,皆属汉厂自造。”

——马东玉《张之洞大传》

材料三  19261126,国民党在广东举行了中央政治会议,正式决定把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迁到武汉去,并于1927年元旦在武汉正式办公。……1926119,北伐军克服南昌,蒋介石把他的总司令部设在南昌。并把他的嫡系部队布置在闽、赣一带,扩充实力,抢夺地盘,原来主张迁都武汉的蒋介石,变了卦,突然要求改迁南昌。

                                            ——北师大历史系《中国现代史》(上册)

   1)材料一反映湖广地区经济的什么特点?湖北四局、汉阳铁厂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比较材料一、二,你认为当地经济正开始发生什么重大变化?

   2)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的理由,并简述其产生的后果影响。

材料四 

武汉城市圈略图

   3)图中所示著名自然景观A_________,该处景观的最佳观赏位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武汉城市圈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5)位于武汉城市圈中的重要商品粮基地有_______________;请综合评价该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条件。

材料五  在武汉100公里半径内,集中了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中小城市,形成湖北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但该城市群地域经济发展彼此分割,武汉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合作没有形成,产业低水平重复,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武汉作为该地区中心城市和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其服务、辐射、集聚周边城市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上,城市间存在不良竞争。

6)从经济学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材料五中武汉城市群所存在的问题?

材料六  为了发展经济,湖北从本世纪初开始建立武汉城市圈。2007127,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的改革试验成功后,在全国具有示范推广作用。

注:城市圈,指在城市群中出现的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一体化的圈域经济现象。

   7)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将武汉城市圈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意义?

难度:
知识点:综合专题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7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农业发达,粮食产量在全国举足轻重 (或是中国主要粮食产地)。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变化:①出现(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经济。②官办企业招商入股,向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转变。③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变。

2)理由:①湖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地,经济基础好;②交通发达,九省通衢,中部中心城市;③我国较早开放的内陆口岸,近代工业出现较早,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④近代学堂的设立,(文化基础较好),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人们思想较开放;⑤辛亥革命的首发地,受革命的洗礼,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⑥大革命中工农运动高涨,群众基础好;⑦蒋介石势力主要在闽、赣一带,可防止蒋介石军事独裁等。后果影响: 英帝国主义镇压庆祝迁都武汉的群众集会,制造了“一三惨案”;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

3)长江三峡    乘船沿水路观两岸风景

4)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条件优越(降水适度,气温适中);交通便利(水运、陆运、空运发达);人口众多;中心城市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科技水平高等。

5)江汉平原  有利条件:地势平坦;热量丰富,降水充足(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不利条件:水旱灾害频繁;易受寒潮或春季低温影响;人多地少;河网密集,耕地破碎等。

6)①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经济结构,整合区域经济,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武汉中心城市作为金融、航运、科技和服务中心的作用,促进周边城市的发展。③实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区域内经济的合作和竞争,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

7)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将武汉城市圈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试验区,可以从试点中总结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共性经验和一般规律;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它和同类事物有着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从改革实验区总结的具有共性的经验和规律,对其他地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3.

下图是“北极地区海陆分布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要分析图中A地所处的自然带在该大陆东岸明显地向低纬度方向延伸的原因。

   2)图中北极圈内最重要的港口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该港口的最突出特点是             

   3)亚洲北冰洋沿岸大陆架宽广,最宽处达1600多千米,试分析其原因。

   4200782,俄罗斯小型潜水艇“和平1号”抵达北极点附近4261深的北冰洋海底并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插在上面,一场“主权争夺战”就此在这片冰冷的极地地区拉开了帷幕。请从经济、交通、军事等方面简要分析极地地区主权之争的价值所在。

难度:
知识点:世界地理 世界分区地理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9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2不冻港

3)①亚洲北冰洋沿岸多低平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和缓,沿海海底地形也相当平缓;②长期以来,该地区地壳运动和缓,地质构造变动不大。

4①经济价值:北冰洋大陆架宽广,海底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大资源宝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的冰块正在加速融化,这为将来在该地区进行能源勘探开发提供了可能。②交通价值:随着北极地区气温上升,北冰洋海冰消融和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北冰洋一旦通航,便可成为北美洲、北欧地区和东北亚国家之间最快捷的通道。③军事价值:北冰洋为亚、欧、北美三大洲的顶点,拥有联系三大洲的最短大弧航线,是美俄两国核潜艇和远程轰炸机攻击对方最快捷通道。

二、选择题 (共1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近几十年来,不少地区的近地面大气热量收支平衡遭到破坏。下图反映了某区域以A地为中心,半径约15千米范围内,近10年气温距平增高情况(气温距平均反映实际温度与多年平均温度的差异状况,单位:℃,同期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增高约0.2)。读图完成问题。

图示地区的工业区最可能位于该地区的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难度:
知识点: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使用次数:10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2.

近几十年来,不少地区的近地面大气热量收支平衡遭到破坏。下图反映了某区域以A地为中心,半径约15千米范围内,近10年气温距平增高情况(气温距平均反映实际温度与多年平均温度的差异状况,单位:℃,同期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增高约0.2)。读图完成问题。

2.46

 
导致图中气温距平增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降水量的变化                          B.城市规模扩大

       C.农业生产规模扩大                      D.全球气候变化

难度:
知识点:大气 天气 气候变化规律
使用次数:16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本卷还有9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4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4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综合题
3
21.42%
选择题
11
78.57%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大气 天气 气候变化规律
2
14.28%
综合专题 单元测试
1
7.14%
世界地理 世界分区地理单元测试
1
7.14%
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1
7.14%
其他
4
28.57%
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2
14.28%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2
14.28%
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1
7.14%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