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文综地理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文综地理真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08-09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医用注射剂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苛。世界最大的高端玻璃管生产企业德国某公司 ,通过对浙江丽水、四川成都、江苏无锡等地比较,最终选定在具有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优良的丽水某山间小镇建生产厂;2017年,从德国进口高端玻璃管制成医用注射剂瓶的生产厂投产;2020年,高端玻璃管生产厂投产。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公司选择在中国建生产厂 ,主要是因为中国(   )

A 原材料充足 B 市场广阔 C 技术先进 D 劳动力价格低

2 该公司最终选定在丽水建生产厂 ,看中的主要人文地理条件是(   )

A 基础设施 B 商业氛围 C 科研实力 D 配套产业

3 丽水山间小镇的生态环境也是吸引该公司投资的重要条件。这说明与大城市相比 ,该公司在山间小镇建生产厂,可以(   )

A 提高产品质量 B 降低车间环境净化成本

C 增加产品产量 D 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

难度:
知识点: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工业区位因素
使用次数:25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B

2 D

3 B

【分析】

1 据材料可知,医用注射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格,原材料并不是主要因素, A 错误;该公司选择在中国建厂主要是考虑中国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 B 正确;德国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高端玻璃管生产企业,规模大,比中国技术先进, C 错误;中国确实比德国劳动力价格低,但是不是主要因素, D 错误。故选 B

2 根据材料, “最终选定在具有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优良的丽水某山间小镇建生产厂”说明丽水的生态环境更优良,相关配套产业更完善, D 正确;相比成都、无锡,丽水地处山间小镇,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商业氛围不浓厚,科研实力较弱, ABC 错误。故选 D

3 据材料可知,医用注射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格,说明车间环境质量要保持洁净,净化成本高;而丽水山间小镇生态环境优良,降低了车间的净化成本,节约了投资,提高了利润, B 正确;产品质量取决与生产技术本身, A 错误;产品产量取决于生产规模, C 错误;废弃物的处理成本取决于技术的提升,车间环境的好坏不影响废弃物的处理成本, D 错误。故选 B

【点睛】

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步骤:

1 、宏观上工业选点,主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原料、技术、交通、劳动力等因素。

2 、微观上厂址选择,主要考虑环境,低价等因素。

2.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下图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所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

A 3月 B 6月 C 9月 D 12月

2 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 ,电力净需求量(   )

A 全天性减少 B 时段性增加 C 时段性减少 D 不发生变化

3 降低夜间的电力净需求量 ,关键是发展(   )

A 火力发电技术 B 光伏发电技术 C 特高压输电技术 D 电能储存技术

难度:
知识点: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能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使用次数:22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B

2 C

3 D

【分析】

1. 根据材料,电力净需求量 = 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当电量总需求量等于电量净需求量时,光伏发电量为 0 ,说明此时为黑夜;读图可知,电量总需求量等于电量净需求量的时段为格林尼治时间大约 19 点到凌晨 3 点多,远小于 12 个小时,昼长夜短,为北半球夏季,德国位于北半球, B 正确; 3 月和 9 月昼夜大致等长, 12 月昼长远小于夜长, ACD 错误。故选 B

2. 读图观察 “光伏发电量增加 200 %时电力净需求量预测曲线 ”,与电力净需求量曲线对比可看出,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在大约3点多到18点减少,其余时段没有变化,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 根据公式,电力净需求量 = 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要降低夜间电力净需求量,需要增加光伏发电量;而光伏发电在白天进行,夜间要使用必须提高电能的储存量,就要提高电能储存技术, B 错误, D 正确;火力发电技术和特高压输电技术与此无关, AC 错误。故选 D

【点睛】

光伏发电是利用 半导体 界面的 光生伏特效应 而将 光能 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

与常规能源相比,光伏发电的优点主要体现于:

①无枯竭危险;

②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排放外,绝对干净(无公害);

③不受 资源分布 地域的限制,可利用建筑屋面的优势;例如,无电地区,以及地形复杂地区;

④无需消耗燃料和架设 输电线路 即可就地发电供电;

缺点

①照射的能量分布密度小,即要占用巨大面积;

②获得的能源同四季、昼夜及阴晴等气象条件有关。

③相对于火力发电,发电机会成本高。

④光伏板制造过程中不环保。

3.

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 ,降低城市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功能区中 ,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

A 高密度居住区 B 文教区 C 低密度居住区 D 工业区

2 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是夏季(

A 冷锋过境日 B 低压控制期 C 暖锋过境日 D 高压控制期

难度:
知识点: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使用次数:13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A

2 D

【分析】

1. 根据题干, “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屋顶面积越大,反射率越高,与文教区、低密度居住区和工业区相比,高密度居住区住房多,安装高反射率屋顶能最大限度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 BCD 错误, A 正确。故选 A

2. 根据题意,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时间是气温最高、反射率最强的时候,冷锋、暖锋和低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气温较低,反射率较低,高压控制期,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反射率高,对城市气温降低最明显, 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

缓解城市热岛的措施:

1 、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街心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

3 、消除裸地、减少扬尘。

4 、要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

5 、控制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

4.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 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A ②①④③ B ③①④② C ②④①③ D ③④①②

2 图中所示 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

A 先升后降 B 先降后升 C 持续上升 D 持续下降

3 西太平洋 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   )

A 岛屿众多 B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 受暖流影响 D 受东亚季风影响

难度:
知识点:外力作用与地貌
使用次数:28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C

2 A

3 C

【分析】

1. 珊瑚环礁的形成过程:首先,在岛屿(尤其是火山岛屿)沿岸形成环绕海岸并与岛屿相连的岸礁;第二阶段,岛屿略微下沉,珊瑚则与沉降速率保持同步向上生长,由于外缘海况条件好,珊瑚礁增长快于内侧,结果珊瑚礁与海岸分开,中间隔以澙湖,形成堡礁;第三阶段 ,岛屿全部沉降入海,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环绕澙湖的环礁。读图观察可看出②是海底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火山岛;④是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浅海岸边沉积形成岸礁;①是海平面下降,继续接受沉积,形成堡礁;③继续接受沉积,珊瑚礁变厚。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 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距海面 25m 以内的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应,反之,标志着海平面上升。图 ④首先是海平面上升,岛屿(地壳)下降,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海面以下25m以内的浅海岸边沉积;之后海平面下降,珊瑚礁出露海面。BCD错误,A正确。故选A。

3. 据材料可知,珊瑚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域,西太平洋北纬 35 °海域地处中纬度,沿岸有暖流经过,提高了该海域的水温,能满足珊瑚生长的条件,所以分布有珊瑚礁,C正确;岛屿众多不是珊瑚礁形成的唯一条件,A错误;副热带高压主要影响降水,不是珊瑚礁的形成条件,B错误;北纬 35 °以南海域也受东亚季风影响,D错误。故选C。

【点睛】

珊瑚礁形成条件:

1、水温。23~27°C是造礁珊瑚生长发育的最佳水温。

2、盐度。造礁珊瑚生长在盐度为27~40的海水中,最佳盐度范围是34~36。

3、水深。一般认为造礁珊瑚生长的水深范围是 0~50米,最佳水深为20米以浅。

4、光照。一般热带光照强,时间长,有利于珊瑚礁的发育。
5、风和风浪。一般迎风浪一侧礁发育较好。新月形和马蹄形礁体的凸面是迎风迎浪的。

6、河流。河流入海处,海水盐度低,泥沙含量大,混浊度高,海水透明度低,会使珊瑚窒息而死,所以有大量泥沙入海的河口处一般不发育岸礁,如海南岛的岸礁在河口区缺失。
7、海平面变动。当海面稳定时,珊瑚礁平铺发展,但厚度不大;当海面上升或海底下沉时,形成的礁层厚度较大,礁体可发育成塔形、柱形,也有的礁体可深溺于海面以下成为溺礁。当海面下降或地壳上升时,形成的礁层厚度也不大,也有的礁体可高出海面成为隆起礁。

二、综合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阴影示意的 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1)分析M地区排水后能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2)分析罗马时代和17世纪对M地区湿地开垦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3)推测M地区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难度:
知识点: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农业区位因素
使用次数:10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与英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该地区降水量较少,光照条件较好。地势低平,利于耕作。大部分为沼泽,土层深厚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2)M地区湿地面积广,地势低,抽(排)水工程量大,对动力要求高。罗马时代以人力、畜力为主,排水能力有限,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采用风力排水,排水能力大幅度提高,加之水利工程技术进步,湿地得到成片开垦。

3)由于长期种植,土地肥力渐趋下降,作物病虫害增多。经常的排水和耕作,使表土流失并淤塞排水沟。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水、土环境。

【分析】

本题以英国为背景,考查了农业区位,湿地开发及产生的问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

1 )本题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方面来做答。由图中经纬度及所学知识可知,当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与英国大部分地区相比,由于该地区位于图中盛行西风的北背风坡,降水量较少,晴天多,光照条件较好。位于河流中下游 地区,地势低平,利于农业耕作。曾经大部分为沼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

2 )由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可知, M 地区是湿地开垦需要排水,当地地势低洼,排水对动力要求较高。罗马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动力以人力、畜力为主,人们的排水能力及水平有限,所以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 17 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排水能力能到提升,水利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湿地得到成片、大规模的开垦。

3 )由材料信息可知,由于该地农业开发早,时间长,土地肥力下降,趋于贫瘠,使农作物的病虫害增多;长期的排水和农业耕作,使土壤表层肥沃土层流失,并随水流淤积在排水沟,阻塞排水沟;长期的化肥、农药的使用,使水资源、土地资源被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本卷还有3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8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6
75.0%
偏难
1
12.5%
很难
1
12.5%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50.0%
综合题
4
50.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工业区位因素
1
12.5%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能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
12.5%
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1
12.5%
外力作用与地貌
2
25.0%
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农业区位因素
1
12.5%
旅游地理 旅游与区域发展
1
12.5%
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
12.5%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19694240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