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21年高考北京卷地理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北京卷地理真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21-09-26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9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我国某镇利用当地主产的粮食制作粮画,打造粮画小镇。图 a是M学校设计的小镇地理位置指示牌,图b是该校设计的四条“行走的思政课”精华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镇(

A 位于北京东南方向 B 地处华北平原 C 粮画原料主要是稻米 D 水路交通便捷

2 图中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

A 5千米 B 10千米 C 15千米 D 20千米

难度:
知识点:地图的基本知识
使用次数:27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B

2 B

【分析】

本题以某粮画小镇为背景,涉及地图的判读及距离计算相关知识,考查读图计算能力及区域认知。
1 .北京中心坐标大致为北纬 40° ,东经 116° ,结合图中所给当地经纬度可以判断,该镇位于北京西南方位, A 项错误;结合当地经纬度可以判断出,该镇位于华北平原, B 项正确;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粮画原料主要是小麦, C 项错误;读图可知,当地交通方式主要是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水运不便利, D 项错误。故选 B

2 .图中最短精华路线是从 M 学校至传统民居保护地这条线路,根据图中比例尺进行计算,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5 千米,可以计算出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 10 千米, B 项正确。故选 B
【点睛】

比例尺计算公式: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 ÷ 比例尺

2.

下图示意北纬 27°附近部分地点某年的平均气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影响图中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A 海拔高度 B 大气环流 C 海陆位置 D 人类活动

2 某地理小组连续多日在该纬线附近同一地点用木杆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记录的木杆影长数值先增大、后减小。该小组测量影长的时间段是(

A 立春 -惊蛰 B 芒种 -小暑 C 白露 -寒露 D 大雪 -小寒

难度: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使用次数:23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A

2 D

【分析】

1. 该图示意北纬 27° 附近部分地点某年的平均气温,从 116°E 121°E ,可推断该地区为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的差异不是大气环流导致的,故 B 错;海陆位置的差异主要影响降水,对年平均气温影响不大,故 C 错;年均温的差异主要是自然因素导致的,和人类活动关系不大,故 D 错;同纬度地区,年均温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导致的,海拔高的地方,年均温低,海拔低的地方,年均温高,故 A 正确。

2. 结合学过的知识,影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成反比,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冬至日达最小值,木杆影长数值先增大到最长,然后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木杆影长数值减小,到夏至日达最小值,故木杆影长数值先增大、后减小的时间段必须经历冬至日。大雪( 12 6--8 日) ---- 冬至( 12 22 日前后) -- 小寒( 1 5--7 日),故 D 正确;立春( 2 3-5 日) --- 惊蛰 ( 3 5-7 日),芒种 (6 5-7 )--- 小暑 (7 6-8 ) ,白露 (9 7-9 ) --- 寒露 (10 8-9 ) ,显然都没经过冬至日,故 ABC 错。

【点睛】

24 节气时间:

立春 2 3-5 日 立夏 5 5-7 日 立秋 8 7-9 日 立冬 11 7-8 日 雨水 2 18-20 日 小满 5 20-22 日 处暑 8 22-24 日 小雪 11 22-23 日 惊蛰 3 5-7 日 芒种 6 5-7 日 白露 9 7-9 日 大雪 12 6-8 日 春分 3 20-22 日 夏至 6 21-22 日 秋分 9 22-24 日 冬至 12 21-23 日 清明 4 4-6 日 小暑 7 6-8 日 寒露 10 8-9 日 小寒 1 5-7 日 谷雨 4 19-21 日 大暑 7 22 -24 日 霜降 10 23-24 日 大寒 1 20-21

3.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

A 甲乙丁丙 B 乙丙丁甲 C 丙丁甲乙 D 丁乙丙甲

2 甲图中,形成最晚的是(

A B C D

难度:
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使用次数:29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D

2 C

【分析】

1. 花岗岩是地下岩浆向上侵入、冷却凝固形成的,花岗岩之上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形成变质岩,花岗岩形成于地下,丁图花岗岩位于地下,甲乙丙图花岗岩出露地表,说明丁图最早出现, ABC 错误。因地壳抬升,花岗岩之上的变质岩被外力侵蚀,其厚度逐渐变薄,部分区域花岗岩出露地表接受外力侵蚀,花岗岩表面变的起伏不平,因此丁图之后应该是乙图,再以后是丙图;甲图中出现断层,使原来的花岗岩、变质岩发生断裂错位,相对下沉的部分接受沉积,出现松散沉积物,因此正确的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丁乙丙甲, D 正确。故选 D

2. 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图中, 是花岗岩,形成最早; ②④ 是变质岩,形成晚于 花岗岩; 是松散沉积物,形成于断层下降岩块上,因此是先有断层使原来的变质岩发生断裂形成 ②④ 两块变质岩,其中 是下降岩块,之后在 之上沉积形成松散沉积物,因此形成最晚的是 C 正确, ABD 错误。故选 C

【点睛】

解题注意甲乙丙丁四图中花岗岩最早形成于地下,在岩浆高温、高压作用下岩石变质形成变质岩,松散沉积物要在低洼地形成, 是断层下降岩块。

4.

某科考队在我国暖温带某山地开展垂直自然带植被调查。下图是部分树种随高度出现的次数变化图。读图,图中为针叶树种的折线是(

A B C D

难度:
知识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使用次数:23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详解】

据题干可知,该区域是我国暖温带某山地,基带的森林植被应该为温带落叶阔叶,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降低,且每增高 1000 米,气温下降 6°C ,所以可推断针叶林应该分布在 1500 -----2000 米左右,此区域 树种出现次数最多,应该是针叶林,故 正确。 ①②③ 位于的海拔都较低,应该是暖温带树种或部分是暖温带和亚寒带的过渡区树种,但针叶林树种出现次数一定较少,故 ABC 错。

【点睛】

任何一个山地垂直自然带,总是在相应的水平自然带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水平自然带相一致的山麓自然带,称为垂直自然带基带。一般说来,山地所处 地理纬度愈低、气候愈湿润、相对高度愈大,垂直自然带表现愈完整。

5.

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

A B C D

2 搬迁后,该村适宜重点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是(

A 开采矿山 B 放养牛羊 C 种植棉花 D 水上漂流

难度:
知识点: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使用次数:25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A

2 C

【分析】

1. 据图可知,在 M 县区域内,甲地附近有时令河,有水源,且绿洲面积大,数量多,环境承载力大,适合生态搬迁选址,故 A 正确;乙不在 M 县,丙绿洲面积小,丁附近是地质公园,且没有河流和绿洲,故 BCD 错。

2. 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该区域气候干旱,多荒漠景观,河流为时令河,没有矿产信息,所以不适合开矿和水上漂流,放养牛羊会对草场产生破坏,加剧荒漠化,故 ABD 错;适合在绿洲上适当开垦土地、种植棉花,故 C 正确。

【点睛】

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

本卷还有9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4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容易
6
42.85%
中等
7
50.0%
偏难
1
7.14%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9
64.28%
综合题
5
35.71%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地图的基本知识
1
7.14%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7.14%
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1
7.14%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
7.14%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1
7.14%
常见的天气系统
1
7.14%
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1
7.14%
全球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
7.14%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7.14%
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1
7.14%
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工业区位因素
1
7.14%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7.14%
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1
7.14%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与防治
1
7.14%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金锦宝薄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