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高中地理2021年初周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训练题(一)【含详解】
高中地理2021年初周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训练题(一)【含详解】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11-08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76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 气温升高 B 气温降低

C 降水增多 D 降水减少

2 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 洪水暴涨 B 退耕还湿

C 地面沉降 D 冻土融化

3 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 林地 B 湿地

C 草地 D 寒漠

难度:
知识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使用次数:17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A

2 D

3 C

【分析】

本组题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

1 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 A 正确, B 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 C 错误;材料中 “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不合题意, D 错误。故选 A

2 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 D 正确;材料中 “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 ABC 错误。故选 D

3 由( 1 )( 2 )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主要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 B 错误, C 正确;题干中 “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 A 错误;气候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 D 错误。故选 C

2.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 连续层片状 B 鱼鳞状

C 间隔团块状 D 条带状

2 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 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 热带雨林地带

3 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 日出前后 B 正午

C 日落前后 D 午夜

难度:
知识点:大气受热过程
使用次数:16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C

2 D

3 A

【分析】

1 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 A错C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错。

2 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 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故选D。

3 积云云底高度为 “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当水汽的凝结高度由下垫面温度决定时,则下垫面温度越低,水汽开始冷却凝结的高度越低,积云云底的高度值也就越低。一天中,通常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下垫面温度较高;日落前后,太阳辐射减弱、消失,下垫面温度较低,从日落到半夜再到日出前后,因没有太阳辐射(或极微弱)下垫面温度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下垫面温度才开始慢慢回升。因此一天中,下垫面温度最低的时间多在日出前后,即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日出前后,故选A,B、C、D错。

【点睛】

气温的日变化中,通常最高气温出现在 14:00左右(下垫面最高气温出现在13:00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些学生容易误认为一天中最冷是半夜而误选D答案。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的原因是: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此时太阳辐射最强,而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温度到达最高需要一段时间,约为13时左右,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地面再将热量传导给大气吸收,也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大气温度达到最高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的原因是:日落后太阳辐射消失,地面以地面辐射的形式不断散失热量,下面温度不断下降,虽然大气能以逆辐射的形式返还部分热量,但总体来说地面和大气的热量以支出为主,因此地面和大气温度均不断下降,直到日出后太阳辐射出现并不断增强,地面和大气才由支出热量为主转换为吸收热量为主,温度开始回升。

3.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 洪水期持续放水 B 枯水期持续放水

C 洪水期集中放水 D 枯水期集中放水

3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 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 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难度:
知识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使用次数:16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A

2 D

3 C

【分析】

1 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 A 正确。

2 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 A、C 选项。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 D 正确, B 错误。

3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 C 正确。

【点睛】本题组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效果为背景,考查考生结合相关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2) 小题易错选成 C 答案,需注意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

4.

我国某公路长 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公路位于

A 吉林 B 内蒙古

C 西藏 D 新疆

2 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A 洪水频发 B 路面积雪严重

C 泥石流多发 D 路面冻融沉降

3 该公路北端海拔约 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 针叶林带 B 山地草原带

C 高寒草甸带 D 灌丛荒漠带

难度:
知识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的差异
使用次数:18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D

2 B

3 D

【分析】

该组题以我国新疆独库公路为背景,考查影响公路运输线的地理位置,沿线的自然景观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线路布局的区位因素,公路的科学使用与管理等。试题紧密结合地理学科内容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联系。

1 读材料可知,材料中 “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公路南端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说明该地气候干旱且山脉有冰川分布,排除 AB 选项; “公路南端海拔约 1 070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000 多米,排除公路位于西藏, C 错误,新疆地区符合材料中的 “绿洲”与“多冰川的山脉”条件, D 正确。故选 D

2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 “该公路山区段每年 9 月底至次年 5 月底封路禁行 ”,说明该公路禁行时段是该地一年中的低温时段,故路面积雪严重, B 正确;该时段新疆处于冬季,气温低,不会在此时段出现路面冻融沉降, D 错误;此时段积雪冰川难以融化,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故洪水频发、泥石流多发不合实际, A C 错误。故选 B

3 由( 1 )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与题干,公路长 500 多千米,南端海拔约 1 070 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北端海拔约 750 米,说明公路南北两端海拔较低,中间穿越横亘在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沟通了南疆与北疆。公路北端海拔约 750 米,其应位于北疆,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位置,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其所处的自然带是灌丛荒漠带, D 正确;针叶林带应位于天山北坡降水丰富的山腰地带,海拔较高, A 错误;山地草原带与高寒草甸带分布的位置海拔更高, B C 错误。故选 D

【点睛】

新疆独库公路的贯通,使南北疆路程缩短了近一半,沟通了南疆与北疆两地的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在促进民族繁荣与稳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5.

下图为 “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 地表蒸发 B 植物截留和蒸腾

C 地下径流 D 转化为固态水

2 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A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 山地草原带

C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 荒漠带

难度:
知识点: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使用次数:12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B

2 B

【分析】

1 根据材料,该地区的降水蒸发 28%,下渗到地下2%,不产生地表径流,除去蒸发和下渗,小流域内水量支出还剩70%。地表蒸发只有28%,A项错误;根据图5,该地植被丰富,植物截留和蒸腾较大,可能是小流域内水量支出最大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地下径流由下渗补充而来,下渗只占2%,C项错误;该地区冰雪冻原海拔较高,2500米-3400米应该没有固态水,D项错误。

2 甲自然带位于半荒漠带和山地针叶林之间,介于半荒漠和森林之间的应该是草原,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属于山地草原带,故 B项正确。A、C、D项错误。

【点睛】本题组第 1小题容易错选D,要注意观察冰雪冻原的位置,并判断冰雪冻原的降水特点,再结合改善地大部分地区植被丰富这一特点,来推断该小流域水量支出的主要去向。

本卷还有9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00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52
52.0%
偏难
36
36.0%
基础
1
1.0%
容易
10
10.0%
很难
1
1.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76
76.0%
综合题
24
24.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9
39.0%
大气受热过程
1
1.0%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的差异
3
3.0%
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2
2.0%
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1
1.0%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23
23.0%
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1
1.0%
全球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1
11.0%
陆地上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1
1.0%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
1.0%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
5
5.0%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如生物)
2
2.0%
世界地理概况 世界的气候与自然景观
1
1.0%
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农业区位因素
2
2.0%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
1.0%
大气运动
2
2.0%
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1
1.0%
大气 天气 气候变化规律
1
1.0%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1
1.0%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1.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张三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