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1人教版高中地理高考真题26511
2011人教版高中地理高考真题26511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12-05-08
题号
评分
一、综合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21 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9分)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6分)

难度:
知识点: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使用次数:10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思路点拨:由题目图中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

(1)       本题在结合图例读取坐标图的基本信息,纵坐标为沉降面积、横坐标沉降深度归纳获取空间变化特点。抓住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人口、工业最为集中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用水量大,区域人类活动密集频繁角度分析导致沉降变化的人为原因。

(2)       从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入手进行防治,从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分析即可解决,即防、管、治。

   精讲精析:第(1)题,首先要看清题目是指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从纵坐标可以看出三个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规模不断扩大;从横坐标可以得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深度不断加深。其次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成因主要要从区域人类活动特点分析: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人口、工业最为集中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对水资源需求也就越来越大,造成过度开采地下水。

第(2)题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主要要针对过度开采地下水这个问题入手,从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分析即可解决,即防、管、治。具体就是: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

   参考答案:(1)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   

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

2)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

2.

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巨大。图26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27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_▲__和__▲__。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和__▲__。(4分)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2分)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其主要来源是__▲_(2分)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__▲__(2分)

难度:
知识点: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与防治
使用次数:16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重金属的污染、循环过程及治理措施。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分析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从题中可获取以下信息:(1)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巨大;(2)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过程;(3)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比较。

精讲精析:第(1)题,由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可读出,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化石燃料燃烧、有色金属冶炼等,进入人体的途径一方面直接摄取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另一方面通过摄入被重金属污染的事物进入人体的。第(2)题,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四大圈层(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可以相互进入,联系非常密切,故选③。第(3)题,由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示意图可知,距高速公路越远,浓度越低,显然是汽车燃烧化石燃料(汽油、柴油等)排放出来的尾气造成的。第(4)题,要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必须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如使用无铅汽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节能技术等。

参考答案:环境保护(10分)

1)化石燃料燃烧   有色金属冶炼  从环境摄取  摄食

2)③

3)距高速公路越远,浓度越低     汽车尾气

4)使用无铅汽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节能技术

3.

13为我国区域示意图。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问题

(1)       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2)       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难度:
知识点: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使用次数:14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题目图文信息,结合图中各地不同的生产生活实际说明对水质及生态的影响。

精讲精析:第(1)题,水库AB城市的唯一水源地。周围分布有农田和居民点,容易产生农药、化肥和生活废弃物的污染,因此要防治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第(2)题,C处在山坡上开辟采石场会减少该处森林植被,造成生物栖息环境破坏;同时植被破坏和山体形态改变会加大水土流失。

参考答案:

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3)

2)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2分)

4.

    云南丽江古城城依水存,水随城在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游客剧增。据2005年监测,河流流经古城前后,水质由优变为较重污染。

据资料分析丽江古城河水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河水污染的建议。

难度:
知识点: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与防治
使用次数:19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抓住云南丽江古城河水污染是在其发展旅游之后产生的。治理河水污染的措施应从源头抓起,加强管理。

精讲精析:根据题意可知,丽江古城河水污染是因游客剧增,生活垃圾乱丢、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所致。治理河水污染措施有:通过减少游客数量来控制污染源;加强管理,使污水达标排放;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等。

参考答案:原因:游客剧增,旅游(服务)业迅速发展,生活污水量猛增且(未经处理、不达标)排入河中。

建议:合理控制进入古城的游客量,将游客接待转向新城区,逐渐实现古城外住内游;严格执行污水达标排放,控制生活污水直接向河中排放,兴建污水排放管网;兴建污水处理设施,提高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其他合理建议酌情评分,每项建议不超过2分,总分不超过6分。)

二、一题多问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1中的数据反映出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年份

湿地斑块数目()

湿地总面积(hm2)

湿地比率()

1976

2 251

88 893

42.99

1986

3 721

39 639

19.17

2005

1 973

19 230

9.30

阅读材料,分析该区域在不同时期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难度:
知识点: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使用次数:14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思路点拨:解答问题的关键是,结合湿地的生态功能及该地湿地面积、比率的变化,分析其对该区域环境的不利影响。需要把握以下主要信息:

1)该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

2)该区域内从19762005年间,湿地斑块数目先增加后减少,但湿地面积在不断减小,湿地比率也

在不断下降,并且减小和下降的幅度比较大。

精讲精析:湿地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不仅为

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

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

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5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5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综合题
4
80.0%
一题多问
1
20.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2
40.0%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与防治
2
40.0%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
20.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赖文熙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