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透明度表示海水的能见程度,数值越大,说明透明度越高。下图示意我国某海域某年 8月海水透明度等值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测 a 地海域海水透明度是( )
A . 11 B . 13 C . 16 D . 20
2 . a 地所在海域东部、北部海水等透明度线密集,主要是因为( )
A .大气降水多 B .沿岸排放污染物多
C .海平面上升 D .海岸线曲折幽深
3 .此季节渤海海域海水透明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洋流性质
C .径流量 D .云层厚度
A 2 . B 3 . C
【解析】 1 .据图中等值线的变化特征和 “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 这一规律, a 地海域等透明度数值介于 8~12 或 16~20 之间,故透明度可能为 11 。 A 正确, BCD 错误。故选 A 。
2 . a 地所在海域东部、北部海域等透明度线密集,主要是因为沿岸排放污染物多,且由沿岸向海洋逐渐减少。海水透明度与海岸线形态和海平面上升关系不大,大气降水多会导致海水等透明度线稀疏。 B 正确, ACD 错误。故选 B 。
3 . 8 月锋面带北移至我国华北地区。图示地区河流径流量大,携带的泥沙多,导致渤海海域海水透明度较低, C 正确。海陆位置不随季节变化,洋流性质、云层厚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ABD 错误。故选 C 。
【点睛】海水透明度的影响因素有海水的颜色、水中的悬浮物质、浮游生物、海水的涡动、进入海水中的径流,以及天空中的云量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 4月26日电,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随着“雪龙”船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顺利完成。这次南极考察由“雷龙”船和“雪龙2”船共同执行考察任务,“雪龙2”船于2022年4月20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行程3.1万余海里,“雪龙”船于2022年4月26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行程3.3万全海里。下图为“雪龙2”号去程路线图(上海—中山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 “ 雪龙 2” 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盐度最高的是( )
A .上海沿海 B .澳大利亚东北海域 C .新西兰沿海 D .中山站沿海
5 .从上海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 “ 雪龙 2” 号吃水深度的变化大致是( )
A .变深 B .变浅 C .先变深后变浅 D .先变浅后变深
B 5 . C
【解析】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表层盐度的变化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域向南北两侧递减,澳大利亚东北海域位于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较高;上海沿海、新西兰沿海、中山站沿海海域都不是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低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域, B 正确, ACD 错误。故选 B 。
5 .在载重不变的情况下,船只的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大小有关,密度越大,海水浮力越大,吃水越浅,反之,越深;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海水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由上海向赤道行驶过程中,密度减小,吃水深度变深,由赤道向中山站过程,密度变大,吃水深度变浅,故船只的吃水深度是先变深,后变浅。 C 正确, ABD 错误,故选 C 。
【点睛】船只在海上航行受到海水的浮力作用,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海水密度、重力加速度以及船体排水的体积的乘积,重力加速度以及船体排水的体积一定的情况下,海水密度越大,船只受到的浮力大,吃水深度浅。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6 .图中各圈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
A .差异性 B .复杂性 C .区域性 D .整体性
7 .图中 M 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降水 B .地表径流 C .蒸发 D .水汽输送
8 .图中表示日本富士山顶部岩石形成的是(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D 7 . B 8 . D
【解析】 6 .根据所学知识,图中各圈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故 D 正确,不体现差异性、复杂性和区域性,故 ABC 错,本题选 D 。
7 .据图可知, M 箭头指向海洋,是把地表水分带入海洋,是地表径流,故 B 正确,降水箭头应向下,蒸发箭头应向上,水汽输送箭头从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故 ACD 错,本题选 B 。
8 .富士山是一座火山,其顶部岩石为喷出型岩浆岩,所以图中表示富士山顶部岩石形成的应该为 ④ ,故 D 正确,图中 ① 为 固结成岩作用, ② 为外力作用、 ③ 为变质作用,故 ABC 错,本题选 D
【点睛】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
A .海水密度的差异 B .地转偏向力 C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的风 D .陆地形状
C
【详解】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使海洋水体沿相对稳定的方向运动, C 正确;海水密度差异引起海水的流动,形成密度流;地转偏向力会使海水运动时发生偏转;遇到陆地形状的阻挡,洋流方向会发生变化,可见这些因素对海水运动方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些因素都不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ABD 错误。故本题选 C 。
【点睛】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海浪、潮汐和洋流;其作用:可以利用潮汐、波浪进行发电;潮汐电站水库可用于水产养殖;大型波浪发电装置可同时起到消波防浪,保护海港、海岸、海上建筑以及海水养殖场等作用。
下图为 “利用雨水设计的房屋效果图”,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左图中雨水收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相当于右图中的( )
A . a B . b C . c D . d
11 .在城镇建设中 , 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 “ 可呼吸地面 ” 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 “ 可呼吸地面 ” 之后 , 下列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 . a 增加 B . b 增加 C . c 减少 D . e 减少
A 11 . B
【解析】 10 .由图可知, a 为地表径流, b 为下渗, c 为地下径流, d 为蒸发, e 为蒸腾。利用屋顶收集雨水,减少了地表径流,直接影响了地表径流环节, A 正确。因为如果这部分雨水不被屋顶截留,首先会通过地表径流流走,在径流过程中,地表状况等因素才会影响蒸发和下渗、地下径流;因而,图中雨水收集方式间接影响降水、蒸发、地下径流, BCD 错。故选 A 。
11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 “ 可呼吸地面 ” 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透水材料铺设 “ 可呼吸地面 ” 可以使得 b 下渗加强,从而减少地表径流 a 、增加地下径流 c , AC 错, B 正确;透水材料铺设 “ 可呼吸地面 ” 含水量增加了, d 蒸发增加了,但是 e 蒸腾作用影响不大, D 错误。故选 B 。
【点睛】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循环 ( 大循环 ) 以及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 小循环 ) 。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
本卷还有30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陈立冬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