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沪高速铁路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全线按最高时速350公里设计,北京到上海直达只需5小时。
材料二 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将实现道口的全立交和线路的全封闭,全线还将优先采用“以桥代路”;桥梁长度约1140km,占正线长度86.5%;隧道长度约16km,占正线长度1.2%;路基长度162km,占正线长度12.3%;而青藏铁路“以桥代路”的路线有150多公里。
(1)京沪高速铁路连接 、 两大经济发达地区;两大经济发达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分析其中某一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2)对比分析京沪高速铁路和青藏铁路“以桥代路”的不同原因。
(1)长三角、环渤海(或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长三角: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工业、生活污水的超标排放,水资源污染严重;浪费严重;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京津唐: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少;人均拥有量少;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工业、生活污水的超标排放,水资源污染严重;浪费严重;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
(2)京沪高速铁路主要是为了节约东部宝贵的土地资源;青藏铁路考虑沿线多年冻土;同时也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
读2007年7月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概括描述2007年7月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
(2)简析江南、华南等地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的原因。
(3)指出东北地区旱情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4)从位置和降水因素,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除上述两个因素外,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探究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原因?
(5)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请你列举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2例)
① 。
② 。
(1)①灾害类型多;②发生频率高;③分布地区广;④具有关联性;⑤生命、财产损失重等。
(2)副热带高压(或反气旋)在江南、华南长时间停留,形成晴热干燥的高温天气。(或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 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4)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具有北方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和南方暴雨历时长、强度大的特点。 ①地形特征;②水系特征;③植被状况;④水文状况;⑤人类活动等。
(5)①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水库)等②在黄河中上游(或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或加固长江、黄河堤防等③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或在城市内疏通排水通道等)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并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
(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日变化(日较差)较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
(2) 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集中于夏季(1—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
(3) 低温,冻害、夜间;洪涝灾害,夏季(雨季,I一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一ll月,答春、秋季即可得分) 。
(4) (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我国沿海某区域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思路:
信息材料: 该区域景观及气候资料图。
(1)根据图示信息,说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为充分发挥该地区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延长农业生产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该区域应发展的工业有哪些?
(3)研究性学习小组考察本区域时,发现该区域面临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解决该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1)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植被;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明显,落差较大,含沙量较大;红壤。
(2)以水稻为原料,发展食品加工工业;以木材为原料,发展造纸工业;以水果为原料,发展水果罐头工业;以淡水鱼为原料,发展水产品加工业。
(3)水土流失 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护林植树,维护农业生态;因地制宜,开发优势农业资源;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小水电、沼气、薪炭林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12﹪、美国20﹪的玉米和巴西50﹪甘蔗用于乙醇制造,全球20﹪、欧盟65﹪的菜籽油、全球20﹪豆油、东南亚30﹪的棕榈油用于生物柴油。
我国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是在“十五”期间提出的。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材料二 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
(1)评价发展农产品提炼生物燃油产业对环境的影响。
(2)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明显的 趋势。试分析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的原因。
(3)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我国发展粮食燃料乙醇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利:减少燃料矿物能源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弊:大量农产品提炼生物燃油,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容易出现不合理和过度使用土地资源的现象,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2)下降
城市建设用地;自然灾害损毁;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3)①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短缺;②耕地(持续)减少,粮食供需矛盾加剧(或粮食生产压力大);③畜牧业发展迅速,饲料需求量大;④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成本较高;⑤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
本卷还有2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王岳霖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