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地区城市化模式图。
乙地区城市化模式图。
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2.对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B.乙地区属于开发驱动型的城市化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解析: 通过读图分析可知,两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都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甲地区属于外资驱动型,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比较典型;而乙地区属于大城市扩散型,在苏南地区比较典型。
答案: 1.D 2.A
(2011·济宁质检)读下图,完成3~4题。
3.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沿街店面”是( )
A.澳门 B.香港
C.新加坡 D.台湾
4.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后院手工作坊”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 ②“后院手工作坊”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 ③“沿街店面”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 ④“沿街店面”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3题,珠江三角洲尽管也靠近澳门,但是澳门的城市职能不符合“前店后厂”的要求。第4题,珠江三角洲在“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模式中,发挥的是劳动力便宜的优势。
答案: 3.B 4.D
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B.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城市人口比重 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2.图示曲线反映了( )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没有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解析: 第1题,江苏省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判断②为城市人口比重;在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波动上升,第二产业一直占主导地位,据此可判断①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③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④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第2题,结合上题读图可知,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长速度最快,并于1990年超过第一产业;城市人口比重增幅最快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
答案: 1.D 2.B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据此完成3~4题。
3.珠江三角洲成为“最早富起来”的区域,其决定因素是( )
A.国际环境 B.对外开放政策
C.优越的区位条件 D.著名的侨乡
4.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
A.地势低平,水热丰富 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C.国家优惠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港澳,距离东南亚近,侨乡优势明显,便于引进外资、技术,凭借这一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成为国家实施改革开放的最早受益地区,享受独特的优惠政策,使经济迅速发展。
答案: 3.B 4.B
“两个率先”是党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期望,下图为江苏省制造业部分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1999年至2003年间,江苏四个主要制造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A.化学工业
B.冶金及延压工业
C.运输设备制造业
D.通讯、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6.江苏工业发展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 )
A.能源和资源缺乏 B.劳动力素质不高
C.资金严重短缺 D.对外交通不便
解析: 第5题,分别读出四个部门1999年和2003年的数据,计算出它们的增长速度后一比较就可得出正确答案。通讯、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值由1999年的750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2 600亿元,它的增长速度最快。第6题,江苏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科技发达,对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工业的发展;但能源和资源缺乏,在发展工业时,要大量从外地调入。
答案: 5.D 6.A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