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浙江高考)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读西北地区部分地图,回答2~4题。
2.结合图可以看出 ( )
A.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
B.该区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
C.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草原
D.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
3.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 (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湿地萎缩
4.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 ( )
A.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当
1.解析:中国荒漠化最严重和最典型的是西北地区,西北生态环境脆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沙灾害较多;中国南方荒漠化不典型,且生态环境相对于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要优越;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慢,三江平原过度垦殖主要导致湿地和沼泽的减少,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荒漠化,故选D。
答案:D
2. 解析:结合图例和图中的经纬网,可以看出该区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1月份气温自北向南递增,甲、乙两地的年降水量都在200~400毫米之间,植被类型都为草原。
答案:C
3. 解析:甲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因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
答案:B
4. 解析:乙地的年降水量接近400毫米,位于农牧过渡地区,过度农垦易导致荒漠化的产生。
答案:B
解析:我国沙漠化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其形成原因是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在沙漠化地区解决生活燃料最为可取的方式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
读下图,回答5~7题。
5.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6.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7.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 )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答案:5.C 6.A 7.C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表,读表回答8~9题。
年份(年) | 1955 | 1965 | 1975 | 1985 | 1995 | 2000 | 2005 |
荒漠化面 积(万公顷) | 67 | 69 | 71 | 89 | 197.26 | 257.8 | 262.2 |
8.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③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 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
①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均实行退耕还林 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 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 解析:土地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③、④属于人为原因;①②属于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对荒漠化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
答案:B
9.解析:不同地区对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是不同的。南方低山丘陵区均实行退耕还林太绝对了。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发展灌溉农业易造成土地盐碱化,进而加剧荒漠化。
答案:C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据此完成10~11题。
10.为深入研究沙尘暴发生机制,我国在沙尘暴多发地区和必经之地,建立了一系列沙尘暴观测研究站,这些站点大多位于 ( )
A.西北和华北 B.华北和东北
C.华北和华东 D.华北和中南
11.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草
10. 解析: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其沙源主要来自中亚、蒙古和我国的西北等地,因此沙尘暴观测研究站应建在受其影响较大的西北、华北等地。
答案:A
11. 解析:塔里木盆地地处西北内陆,降水较少,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也不宜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而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以防绿洲退化为荒漠。
答案:B
(2010·扬州模拟)读下表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12~13题。
地区 | 超载起止 年份(年) | 超载持续 时间(年) | 年平均超 载率(%) |
西藏牧区 | 1964~2000 | 37 | 47 |
青海牧区 | 1970~2000 | 31 | 18 |
甘肃牧区 | 1973~2000 | 28 | 20 |
四川牧区 | 1982~2000 | 19 | 10 |
12.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 )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就越大
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③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
④2005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惟一原因
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 解析:从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中可以看出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其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答案:B
13. 解析: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很大,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惟一原因。
答案:C
本卷还有3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