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2江苏苏教版高中地理高考真题25253
2012江苏苏教版高中地理高考真题25253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12-03-24
题号
评分
一、综合题 (共19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随着机动车数量增加以及城市建设大规模进行,汽车尾气和施工工地扬尘都会使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据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的观测数据,截至1218日,2007年深圳共有217天记录到灰霾,刷新2004176天的最高记录。

资料2:图20(深圳市20071-12月月平均能见度和灰霾日数统计)。

   

20  深圳市2007年(1-12月)月平均能见度和灰霾日数

1)据图说明大气能见度与灰霾天气的关系。

2)图20表明,灰霾日数和能见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       特征:4-9月月平均能见度均在     公里以上,其中67月份一共只有     个霾日,能见度超过      公里。而1-2月和10-12月,霾日多在      天以上。由此可见,      季节降水偏少,大气层结较为        ,不利于悬浮物质的输送和扩散,出现灰霾的日数较多。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7年深圳灰霾日数增多的原因。

难度:
知识点: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与防治
使用次数:15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灰霾天气会使大气能见度降低(1分)(2)季节性  10    7    20    20  秋冬  稳定(7分)(3)汽车尾气及施工工地扬尘使大气中的悬浮物质增多;(1分)降水偏少,相对湿度近7年来最低(1分)

2.

 “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2007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如右图)。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小工厂遍布太湖周围地区。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

材料三: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粪便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材料四:无锡地区(右图)2006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比往年高2.5℃2007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2.5℃,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200715月降水量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

1)按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20075月初太湖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难度:
知识点: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使用次数:16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1

水污染(或环境污染)

2

4

自然原因:太湖初夏季节水温高(1分);水位低、水体流动性差。(1分)

人为原因:工业污染、农业污水与生活污水大量排放(1分),湖水氮、磷含量高,富营养化现象严重(1分)。

3

3

20075月初,无锡地区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蓝藻上浮时间提前,光照充足,蓝藻繁殖生长速度加快(1分);降水少,太湖水位降低,氮磷浓度提高(1分);吹偏南风的时间提前,使蓝藻提前聚集到处于西北方向的无锡水域(1分)。

4

2

优点:污水经过芦苇等植被的生物净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太湖地区污水的处理与排放问题;(1分)

缺点:运输线路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且要协调各方力量。(1分)

3.

16为“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图17为“中国某地区的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结合上述两幅图,完成下列填空。(4分)

    ①若图17中的关联性发生在图16中的A处,则①表示         ,②表示        

              ②若图17中的关联性发生在图16中的C处,则①表示         ,②表示        

   2)请简要分析图16B地区“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的原因,(2分)

   3)分析导致图 16D处贫困人口较多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

难度:
知识点: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使用次数:10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水土流失毁林开荒土地退化(荒漠化)  过度垦荒、过度放牧

   (评分细则:本试题共4问,共计4分;其中第一设问,答案唯一;第二设问答作“伐林作薪”、“砍伐森林作为生活、生产能源”等等,意思相同均可得1分;第三设问,“土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等答案均可得1分;第四设问,“过度垦荒”、“过度放牧”、“不合理的灌溉”、“不科学的采矿(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单独作答,或一块写出,均可得1分。)

   2)高寒气候,生物多样性差,生态群落单一、脆弱;气温低,植物生长缓慢。

   (评分细则:本设问共计2分,本答案共分两个方面,即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生态环境特征;答案中需出现“高寒气候”、“地势高,气温低下”等意思相同的关键词。可得1分;只有出现“生物多样性差”、“生态群落单一、脆弱”、“植物生长缓慢”等意思相同的关键词可得1分。)

   3)①地表崎岖,平原面积狭小;②地理位置偏僻;③自然灾害频发。

   (评分细则:本设问共计4分,需答出以上三方面,措辞表达可以多样。只要意思相同即可酌情给分。)

4.

 2007年5月29开始,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

读长江三角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无锡市位于图中         (数字)处,

该地正常年份        月出现梅雨天气,

      月出现伏旱天气。

(2) 太湖和洞庭湖、鄱阳湖等其他湖泊一样具有

                         等多种功能。

(3) 试分析太湖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4) 按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属于________________

⑸ 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

⑹ 试分析20075月初太湖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主要原因。

⑺ 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

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如果你是无锡市市长,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避免蓝藻再度暴发。(至少4)

难度:
知识点: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使用次数:17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③  6    78

2)供水  灌溉  调蓄  水产养殖   航运  旅游(任意 3)

3)自然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劳力丰富,工业较发达,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高等。

(4) 水污染(或环境污染)

⑸ 自然原因:太湖初夏季节水温高;水位低、水体流动性差。

人为原因:工业污染、农业污水与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湖水氮、磷含量高,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20075月初,无锡地区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蓝藻上浮时间提前,光照充足,蓝藻繁殖生长速度加快;降水少,太湖水位降低,氮磷浓度提高;吹偏南风的时间提前,使蓝藻提前聚集到处于西北方向的无锡水域。

⑺ 优点:

污水经过芦苇等植被的生物净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太湖地区污水的处理与排放问题;缺点:

运输线路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且要协调各方力量。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水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关停并转,并耐其它水污染企业行达标排放;

② 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全民环保意识;

③ 推广受用无污染日化产品,如无磷洗衣;

④ 制定周密的蓝藻暴发应急预案;

⑤ 寻求太湖流域其他地区的支持(共同行动)

必要时动“引江补太”工程,从长江向太湖进行补水;

⑦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减少农业对化肥、农药、草剂的依赖。

(任意4,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5.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将在21世纪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1℃64℃。全球气候的变化与碳排放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读图分析1952年至2000,我国

东部地区碳排放的总体特征及其原因。

2)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碳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3)全球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难度:
知识点: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与防治
使用次数:10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东部地区比重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变化不大

东部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高;

2) ①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② 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

③ 发展清洁燃烧技术;   ④ 开发利用新能源;

⑤ 调整产业结构.

3) ① 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淹没;

② 对人类健康威胁增加;

③ 导致旱涝等灾害增加;

④ 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本卷还有19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24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24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综合题
19
79.16%
填空题
5
20.8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与防治
6
25.0%
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1
45.83%
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粮食问题
1
4.16%
环境保护 环境与环境问题
3
12.5%
环境保护 环境管理
1
4.16%
环境保护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 保护
2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dj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