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
①国界 ②省界 ③热量带 ④干湿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C
表1为三个国家2003年的产业结构表,读表回答2~3题。
产业 国家 | ① | ② | ③ |
第一产业 | 54.7% | 9.0% | 1.8% |
第二产业 | 20.3% | 41.9% | 28.2% |
第三产业 | 25% | 49.1% | 70% |
2.与表中①、②、③三个国家对应的顺序,正确的是( )
A.美国、中非、中国 B.中非、中国、美国
C.美国、中国、中非 D.中国、美国、中非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国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③国处于工业化阶段
C.②国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D.②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BA
图中①、②、③三条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A.煤炭、天然气、水电
B.石油、天然气、煤炭
C.天然气、石油、水电
D.煤炭、石油、天然气
5.②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
①有利于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改变大气质量,保护环境
③有利于东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
④有利于减轻东部能源压力,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道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⑥
AD
右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读图,完成6~7题。
6.④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
A.37.6∶17.4∶45.0
B.31.6∶30.5∶37.9
C.15.5∶24.5∶60.0
D.37.6∶24.5∶37.9
7.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DC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回答10~14题。
10.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11.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这一现象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
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B.环境和技术
C.交通和市场 D.原料和能源
12.在粤北、粤东、粤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
A.充分利用三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D.促进工业向乡村地区扩散
13.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适宜在粤北、粤西山区发展的是( )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
B.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
C.推广基塘生产模式
D.大力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14.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产业基础良好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 D.技术水平高
AABBB
本卷还有12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韩润泽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