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历史时期耕地变化和漕运干线示意图”(图7),回答22~24题。
![]() |
22.图中
A.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暖温带和中温带
B.塔里木盆地的耕地开发晚于准噶尔盆地
C.耕地从黄河流域向南、北方向扩展
D.耕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区
23. 我国耕地向长江流域扩展的时间及主要原因是
A.西周初期,生产力发展 B.西汉中期,生产力发展?
C.隋唐时期,人口大量增加 D.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
24.下列地理事物的走向与明清漕运干线相近的是
A.陇海铁路干线 B.京杭运河 C.西气东输路线 D.长白山脉
CAB
读“某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示意图”(图6),回答19~21题。
图6
19.该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主要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20.与甲区域比较,乙区域该气候类型的分布
A.纬度高,受海陆位置和暖流影响 B.纬度高,受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
C.纬度低,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 D.纬度低,受地形和季风环流影响
21.导致甲、丙两区域气候特征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海陆位置的差异 B.洋流的差异
C.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纬度位置的差异
AAC
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非常细小的固体颗粒物,直径多在2.5微米(PM2.5)以下,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读“2014年10月9-13日北京天气及大气质量”(表1),回答16~18题。
表1
日期 |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 风、阴晴等 | 大气中PM2.5浓度 (微克/每立方米) |
10月9日 | 22 | 14 | 微风、霾 | 330 |
10月10日 | 21 | 13 | 微风转北风三四级,霾 | 299 |
10月11日 | 19 | 8 | 多云转晴,阵雨,北风四、五级,霾 | 177 |
10月12日 | 18 | 6 | 阴转晴、微风 | 8 |
10月13日 | 18 | 4 | 晴、微风 | 30 |
16. 10月12日大气中PM2.5浓度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11日出现阵雨,利于降尘 ②11日风力较大,利于吹散污染物
③12日气温升高,对流旺盛 ④12日阴转晴,气压降低,气流上升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④
17.本次霾的物质主要来自
①工业生产 ②汽车尾气 ③沙尘暴 ④煤炭的燃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18.10月9日,市民
①适宜户外身体锻炼 ②尽量减少外出 ③外出时戴专用口罩 ④外出时增添厚衣物
A. ①③ B. ②④ C.①④ D. ②③
ACD
森林蓄积量是指一定森林面积上树干部分的总体积,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读“中国主要省级行政区森林面积与蓄积量对比图”(图4),回答12~15题。
图4
12.图中省级行政区
①包含了省、自治区与直辖市 ②多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
③多有陆上邻国 ④森林资源最丰富的是西藏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13.内蒙古森林面积广大,其主要分布在
A.大兴安岭 B.内蒙古高原 C.阴山山脉 D.祁连山脉
14.黑龙江森林面积广大,但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最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森林生长缓慢 B.降水少,以灌木为主
C.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少 D.过度砍伐,森林质量下降
15.图5是图4中“某省级行政区某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该山最有可能位于
图5
A.新疆的天山 B.福建的武夷山 C.四川的横断山 D.广西的南岭
BADC
我国某大学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评估,完成中国某重要地理分界线(过渡带)分布图的绘制。读“该分界线西段、中段、东段示意图”(图3),回答9~11题。
图3
9.该线最有可能是我国
A.水田与旱地集中分布区的分界线 B.人口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10.导致该线西、中、东段南北宽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的差异 B.海拔高低的差异
C.纬度位置的差异 D.大气环流的差异
11.GIS在绘制该线时的作用主要是
A.获取相关地理空间信息 B.确定地理事物空间位置
C.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D.将相关信息立体化呈现
ABC
本卷还有3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徐航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