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高中地理2021年初周练——地表形态的塑造训练题(一)【含详解】
高中地理2021年初周练——地表形态的塑造训练题(一)【含详解】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01-20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8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

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难度:
知识点:外力作用与地貌
使用次数:19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B

2C

3C

【分析】

1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度减慢,从上游携带的泥沙、碎石在此堆积形成山前平原(冲积扇),因此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是流水,B对;山前平原地势平坦,构造运动常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A错;该地纬度较低且大兴安岭海拔较低,山前地带没有大规模的冰川活动,C错;修建水库前,山前地区因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丰富,气候较湿润,受风力侵蚀、沉积等作用影响小,D错。

2山前平原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带,因河流断流使气候逐渐变得干旱,风力作用增强,风力的侵蚀作用使在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搬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对;地面沉降通常规模较大、发生的速度快,并且塌陷是从地下向地面传播,与该地洼地慢慢由地表向地下不断侵蚀、加深的特征不符,A错;此时河流断流,流水侵蚀作用极微弱,B错;地下冻土冻融塌陷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气温高,地面冻融塌陷,冬季气温低土壤结冰则不再冻融塌陷,并不会使洼地一直变大、变深,D错。

3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土地更容易沙化,C对;河流断流,地面径流短缺,水流难以搬运泥沙,即水土流失问题少,A错;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形成沼泽需有稳定、丰富的水源条件,B错;周边地区泥沙不断沉积,使其地势抬高,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水水位下降,不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D错。

【点睛】

土壤盐碱化又称盐渍化,指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移动并积累下来,而使可溶性盐含量超过0.3%的过程(土壤含盐量太高,从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盐碱化形成的条件主要由: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下水水分易蒸发;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使地下水水位较高,地下水中盐分容易在地表累积;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会抬高地下水水位;沿海区采水导致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盐度增大,蒸发后更多盐分上升到土壤表面。

2.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河水流量   

支流汇入   

沿岸地貌   

两岸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难度:
知识点:陆地上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使用次数:13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D

2C

3C

【分析】

1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正确答案选D。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对河床的侵蚀严重,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错误。故选D

2北段有汾河支流汇入,增大河流流量,中段河流流量大,加之中游河流含沙量大,会使河床摆动范围增大,与题干矛盾,排除①②;故摆动范围较小可能与该处峡谷河流地貌及两岸坚硬岩石难以侵蚀有关,③④正确。故选C

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在潼关处汇入黄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因此在主汛期,渭河洪峰的汇入会导致小北干流下游区域水位上升,上下游地区河水水位差变小,导致小北干流水流不畅,流速降低,侵蚀作用减弱,泥沙淤积增强,含沙量降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地形影响流速,河流水量大小跟区域气候有关,要注意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地区,含沙量多少主要与河流水量、搬运能力以及流域植被覆盖程度相关。

3.

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难度:
知识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使用次数:24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A

2C

3D

【分析】

1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是由于地壳断陷集水而成;其形成与火山口集水、河流改道、滑坡阻断河流无关。故选A。

2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湖盆断裂下陷(陷落),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四周环绕着高山,注入贝加尔湖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在贝加尔湖沉积,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巨厚的沉积物;目前该湖盆仍在陷落,河流水不断汇入湖泊,导致湖水深度不断加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区降水量、入湖径流量变化不大;入湖泥沙变化不大,且其变化也不会引起湖水深度增加。故选C。

3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作用弱;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湖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湖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故选D。

【点睛】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贝加尔湖的认识——断陷构造湖。第2题从题干中的湖底沉积达8千米的沉积物,可是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外力的沉积物堆积速度小于内力的地壳下沉。

4.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难度:
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使用次数:11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A

2A

3D

【分析】

1据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且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判断只有T0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其它平坦面河水不会淹没,因此面积不会扩大。故选A。

2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沉积颗粒越大说明流速越大,因此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故选A。

3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径流了间歇性抬升。故选D。

点睛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

5.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难度:
知识点:内力作用与地貌
使用次数:29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A错误;据图可知,断层顶部存在一个侵蚀面,由此判断断层上覆岩层形成时间晚于断层,断层顶部的砂岩层被岩浆侵入,因此花岗岩的形成要晚于断层顶部砂岩的形成时间,即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错误;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岩石变质,C正确;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D错误。故选C

【点睛】遇到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或形成时间的早晚,判定的关键是分析岩层所属类型:

(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2)如果是沉积岩地层,一般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

(3)如果是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本卷还有9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00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偏难
38
38.0%
中等
53
53.0%
基础
1
1.0%
容易
7
7.00%
很难
1
1.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83
83.0%
综合题
17
17.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外力作用与地貌
20
20.0%
陆地上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5
5.0%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
4.0%
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23
23.0%
内力作用与地貌
23
23.0%
地球的圈层结构
1
1.0%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2.0%
区域地理 单元测试
1
1.0%
全球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7
7.00%
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工业区位因素
1
1.0%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
1.0%
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1
1.0%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1
1.0%
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
3.0%
季风环流
1
1.0%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能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
1.0%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
1
1.0%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2.0%
大气运动
1
1.0%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水土流失的治理
1
1.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linli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