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选修部分
>
自然灾害与防治 防灾与减灾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36
更新时间:2021-1-1
纠错
1.

(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07年1月17,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先生在答记者问中指出:“2006中国自然灾害严重。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灾死亡3186人,紧急转移安置1 384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1 0913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5 408.9千公顷;倒塌房屋1933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 528.1亿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受灾严重。与近年相比,2006年自然灾害是1998年之后最为严重的一年。与1999年以来相比,2006年因灾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为8年来的最大值,紧急转移安置人数仅小于2005年,因灾倒塌房屋仅次于2003年和2005年。

    (1)分析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频率高的主要原因。

    (2)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简述构造地震的产生机制。

    (3)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会起到加剧或减轻的作用。分析说明人类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原因。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自然灾害与防治 防灾与减灾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1)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重力作用强.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深受季风影响,气象灾害多发;各种灾害相互关联,一种灾害发生往往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

 (2)地震是由于地壳中的内应力不断积累,超过岩层的承受限度,导致岩层突然断

裂或错位,使岩层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3)人类不合理地、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会造成生态破坏,导致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不稳定性增强,加剧灾害发生。人类活动会使地表财富积累增多,加剧灾害损失程度。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的定义
我国的防灾减灾:

(1)必要性: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减灾防灾;
(2)政府作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各级政府努力采取多方面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破坏和损失,在防灾减灾中,起着核心作用;
(3)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

目前我国主要有减灾项目: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太行山绿化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淮河治理工程
全国水土流失防治工程
太湖综合治理工程等
   
◎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的知识扩展
(1)防灾减灾的必要性: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减灾防灾;
(2)政府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各级政府努力采取多方面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破坏和损失,在防灾减灾中,起着核心作用;
(3)我国防灾减灾的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
目前我国主要有减灾项目: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太行山绿化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淮河治理工程
全国水土流失防治工程
太湖综合治理工程等

一、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
1、整治江湖,兴修水利
2、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改善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有效遏制上游不断加剧的水土流失
3、防洪关键,三峡工程
4、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综合治理洪涝灾害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1、“三北”防护林的范围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共13个省市区,占国土总面积的42%
2、工程建设的原因和措施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灾害严重;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沙地飞播等
3、工程建设的目的
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水系特征:干流自西向东,在江苏省中部注入洪泽湖,经洪泽湖分流入江和入海。两岸支流众多,呈不对称的扇形分布。
水害原因:支流多;落差小;河道弯曲狭窄;湖泊淤积;暴雨频繁。
1、治淮工程的目标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对病险水库、河堤进行除险加固和疏通河道等措施,提高淮河流域各地区的防洪标准,改善航运条件,提高供水保证率。
2、治淮工程的主要措施兴修水库,加固大堤,疏通河道,植树造林等。
3、今后治理淮河的任务继续提高淮河的防洪抗旱能力和水质标准
◎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的知识点拨
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

1、整治江湖,兴修水利
2、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改善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有效遏制上游不断加剧的水土流失
3、防洪关键,三峡工程
4、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综合治理洪涝灾害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1、“三北”防护林的范围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共13个省市区,占国土总面积的42%
2、工程建设的原因和措施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灾害严重;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沙地飞播等
3、工程建设的目的
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水系特征:干流自西向东,在江苏省中部注入洪泽湖,经洪泽湖分流入江和入海。两岸支流众多,呈不对称的扇形分布。
水害原因:支流多;落差小;河道弯曲狭窄;湖泊淤积;暴雨频繁。
1、治淮工程的目标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对病险水库、河堤进行除险加固和疏通河道等措施,提高淮河流域各地区的防洪标准,改善航运条件,提高供水保证率。
2、治淮工程的主要措施兴修水库,加固大堤,疏通河道,植树造林等。
3、今后治理淮河的任务继续提高淮河的防洪抗旱能力和水质标准
◎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的考试要求
暂无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自然灾害与防治 防灾与减灾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罗文滔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