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进行一次地理实验活动。其过程是将黄土装入木框内,在M侧种上苔藓和杂草,N侧裸露。培植两周左右,让植物成活。用砖头或小凳子将木框架起来使之呈斜坡状,在木框两个开口处的下方摆两个脸盆,再把带小孔的塑料饮料瓶装满水,放到支架下用手转动塑料饮料瓶,让水流泻干净。读图5并回答7-8题 。
7.关于该实验,正确的是
A.M侧的脸盆里水位变化快且有很多沙土
B.M侧的脸盆里水位变化慢且有很多沙土
C. N侧的水位变化慢且有很多泥沙
D.N侧的水位变化快且有很多沙土
8.下列地区的国土整治措施,与实验所验证的地理原理相同的是
A.西北地区为防止荒漠化植树种草 B.沿海地区广泛种植海防林
C.长江流域山坡上植树种草 D.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的治理
D C
(曲阜一中2012届一摸)图为夏至日和冬至日甲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完成25~27题。
![]() |
25.下列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甲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B.甲地的地理坐标是(23º26′N,15ºE)
C.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D.甲地的气候干湿季分明
26.h的值是( )
A.23.5° B.47° C.66.5° D.43°08′
27.判断图中n与y的关系( )
A.y=13-n B.y=26-n C.y=36-n D.y=48-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