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人口与城市
>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05
更新时间:2012-02-12
纠错
1.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1213题。

12.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13.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查看答案
题型:一题多问
知识点: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C

C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环境承载力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环境承载力的定义
环境承载力:

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承载力所指的人口规模应该是该地区的资源环境为维持人类生存必需的最低生活标准所能承受的最大的人口数量,即人口数量的极限。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自然环境要素:阳光、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其中淡水是影响越来越多的因素

区分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估算依据:一般根据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或某种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进行,尤以依据粮食产量进行估算的方法应用最为广泛。
◎ 环境承载力的知识扩展
1.概念: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自然环境要素:阳光、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其中淡水是影响越来越多的因素
3.区分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估算依据:一般根据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或某种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进行,尤以依据粮食产量进行估算的方法应用最为广泛。
◎ 环境承载力的教学目标
1、能说出并理解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这两个概念。
2、能分析出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这两者的影响因素。
3、能结合概念和影响因素区别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
◎ 环境承载力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掌握/应用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易考
分值比重:2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难度:
使用次数:169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82
更新时间:2021-07-19
加入组卷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李培旭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