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
(2)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
解析 第(1)题,从降水量的多少分析湿地面积的变化。第(2)题,湿地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号称“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答案 (1)20世纪80年代湿地面积扩大,20世纪90年代湿地面积缩小。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增多;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强。(2)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旱涝灾害增多;水质下降。对策: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退耕;严禁围垦。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根据下列资料和图表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生态资产”是指生态系统具有提供生物资源与生态服务的功能,如净化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处理废物等。
“和度”(Ps)是指单位面积上的生态资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合度”(RP)是指生态资产增幅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的比值。
材料二: 华北地区经济增长与生态资产增长对比图(甲图)
![]() |
甲 乙
(1) 从动态的角度看,1999年-2000年华北地区各省市国民经济增长率明显 生态资产增长率,其结果会使各省市 、 加重。(3分)
(2) Ps<0.5的地区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 工业基地和山东半岛等地区。如果Ps与RP两者均=1,表明区域生态资产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且二者在特定时期内的增幅也是一致的,即生态状况与经济水平相当,区域处于 状态。
如果Ps与RP,两者均>1,表明区域还有一定的生态容量,同时表明 与
协调得较好,此时区域的可持续战略应倾向于“发展”一方。(5分)
(3)该区域某些地区出现地面沉降和海水倒灌现象,主要是因为 ,说明 制约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