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今中国最珍贵的是土地,最不被人珍惜的也是土地。分析下表回答5~6题
区域 | 耕地面积 | 人口(万) | 2000~2010年减少的耕地面积及其去向的比重% | ||||
减少面积(km²) | 建设占用 | 灾毁耕地 | 生态退耕 | 农业结构调整 | |||
内蒙古 | 55689 | 2232 | 10 | 1.78 | 2.26 | 95.26 | 0.70 |
甘肃 | 34860 | 2467 | 374.20 | 2.36 | 0.55 | 91.24 | 5.85 |
四川 | 62224 | 8428 | 613.50 | 5.96 | 1.74 | 70.27 | 22.03 |
山东 | 67304 | 8738 | 293.40 | 44.73 | 8.51 | 17.56 | 29.20 |
宁夏 | 8110 | 495 | 373.60 | 2.29 | 0.20 | 96.56 | 0.95 |
陕西 | 34474 | 3543 | 935.00 | 2.67 | 3.57 | 73.37 | 20.39 |
5.下列省区中,人均减少耕地面积最大的是( )
A.内蒙古 B.山东 C.宁夏 D.陕西
6.下列省区中,主要因保护湿地而退耕的是( )
A.甘肃 B.四川 C.内蒙古 D.山东
5.C 6.D
【解析】该题考查土地资源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分析理解能力。
5.根据表中各省区减少耕地面积和人口数据对比计算可知,人均减少耕地面积最大的是宁夏。
6.结合选项中四个省区,山东的湿地面积最大,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退耕,ABC三省区主要是退耕还林、还草。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即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
得所需要产品的过程,包括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
狭义的农业(即小农业)是指种植业或仅指农作物(主要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药等)的栽培。
广义的农业(即大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指造林、营林)、畜牧业(畜禽饲养)、副业(指采集、捕猎、农民家庭兼营工业)和渔业(水产品捕捞、养殖)等。
农业生产的特点:
地域性: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造成。
季节性和周期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受自然条件影响,自然因素的变化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地域性原则:因地制宜;季节性、周期性原则:不违农时。
实例:
1、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地域性)
2、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季节性、周期性)
3、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地域性)
4、我国民间有这样的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季节性、周期性)
农业的分类:
分类标准 | 种类 |
按生产对象分 | 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称为混合农业。 |
按投入多少分 | 粗放农业: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 密集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 |
按产品用途分 | 自给农业: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例如:粗放农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游牧业——自给农业。 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生产,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普遍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个农场一般只种植一种农作物或饲养一种畜和禽。 密集农业——种植园、商品谷物、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农业 |
农业的投入和产出:
产出(农产品):
食物(粮食、肉、奶、蛋、水果、蔬菜)、工业原料(棉、麻、毛、丝等可作为纺织工业的原料,甘蔗、甜菜等可作为制搪工业的原料,油菜子、花生等可作为榨油工业的原料等)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