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200
更新时间:2013-01-28
纠错
1.

结合下面四则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1 241千米建设全立交、全程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

       材料三  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于20071011启动。根据该工程的总体安排,2010年将在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25个县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材料四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单位(简称)?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当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的三个省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除陕西省外,另外两个是指                               

            A.湖北、河南                               B.河北、北京

            C.河南、河北                               D.湖北、安徽

3)试分析中线方案的实施,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

4)结合材料四,分析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答案】(1)鄂、豫、冀、京、津。(2分)

优势:中线基本可自流供水,运营成本低;管道输水,沿线不易受污染;水源地水量充足,水质好。(3分)

22分)

3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可提高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和引江济汉工程可使汉江下游枯水期流量加大,有利于保护汉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环境;带动沿线地区的绿化、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改善沿线地区生态环境和居民饮水质量;该工程的兴建可拉动建材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调水区、沿线区和受水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任意三点给3分,课酌情给分)

4)可用三峡、丹江口等水库在丰水期把水蓄积起来,然后调水。(2分)

5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3分)

【解析】第一题注意引水工程所经过的城市名称;仔细从图例和材料中获取信息作答。第二题在图中观察中线调水工程的上游地区,不难得出结论。第三题应注意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2个方面来作答。第四题仔细审题,注意季节差异。第五题应注意针对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作答。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中国的三大经济带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中国的三大经济带的定义

中国三大经济带:

1、划分依据: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划分结果(组成省区)
东部:沿海省区加北京市,暂未包括港、澳、台,共12个省级行政区
西部:西北陕、甘、宁、青、新疆和西南川、云、贵、藏、重庆10个省级行政区
中部:除东部、西部外的9个省级行政区

注:两海:上海、海南;两江:江苏、浙江两广:广东、广西;两湖:湖北、湖南。

◎ 中国的三大经济带的知识扩展
1、划分(组成省区)
东部:沿海省区加北京市,暂未包括港、澳、台,共12个省级行政区
西部:西北陕、甘、宁、青、新疆和西南川、云、贵、藏、重庆10个省级行政区
中部:除东部、西部外的9个省级行政区
2、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
经济发展速度:由东向西变慢,差距扩大。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潜力
3、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自然原因:东部气候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有利开发,而中西部气候干旱或高寒;从地理区位上讲,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便于发展开放型经济,而中西部距海较远,比较闭塞。
社会和经济原因: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原有工业基础好,东部地区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危机感、紧迫感强。产业结构较优,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生产力水平较高,改革开放早,依据有利的区位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 中国的三大经济带的知识点拨

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
经济发展速度:由东向西变慢,差距扩大。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潜力

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自然原因:东部气候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有利开发,而中西部气候干旱或高寒;从地理区位上讲,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便于发展开放型经济,而中西部距海较远,比较闭塞。
社会和经济原因: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原有工业基础好,东部地区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危机感、紧迫感强。产业结构较优,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生产力水平较高,改革开放早,依据有利的区位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 中国的三大经济带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2、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
3、了解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4、培养综合、辩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 中国的三大经济带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易考
分值比重:4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度:
使用次数:186
更新时间:2021-07-13
加入组卷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魏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