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有关要求。(12分)
(1)辐射A强于B的原因是
(2)少云的夜晚,D的作用较 (弱,强),气温偏 (高,低);少云的白天,(A、B、H、K中的) 的量较多云的白天少,使气温比阴天高。所以少云的地方比多云的地方日温差 (大,小)。
(3)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提高了,图中(B、C、D、E中)的 辐射量减少,导致全球变暖。
大气组成 |
主要作用 | |
干洁空气 | N2 |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
O2 |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 |
CO2 |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 |
O3 |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 |
水汽 |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 |
尘埃 |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起凝结核作用 |
层次 |
特点 |
形成原因 |
对流层 |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 ②对流动动显著(低纬17~18、中纬10~12、高纬8~9千米)。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
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上冷下热,差异大,对流强,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显著。 |
平流层 | 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 |
臭氧吸收紫外线。 上热下冷。 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 |
高层大气 | 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自下而上分三层:中间层、暖层(电离层)、逃逸层] |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 |
大气组成 |
主要作用 | |
干洁空气 | N2 |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
O2 |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 |
CO2 |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 |
O3 |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 |
水汽 |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 |
尘埃 |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起凝结核作用 |
层次 |
特点 |
原因 |
对流层 |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 ②对流动动显著(低纬17~18、中纬10~12、高纬8~9千米)。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
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上冷下热,差异大,对流强,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显著。 |
平流层 | 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 |
臭氧吸收紫外线。 上热下冷。 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 |
高层大气 | 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自下而上分三层:中间层、暖层(电离层)、逃逸层] |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 |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