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岭一大巴山是中国中部的重要山脉,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更是中国南北地理和气候的天然界限。它西起陇南的迭山,东至豫西伏牛山,东西约跨8个经度,因而成为连接青藏高原和中国东部平原的“桥梁”,具有“东西承接,南北过渡”的地理——生态属性,受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复杂多样且具有过渡性质的山地垂直带谱。图13示意秦巴山地四地区山地垂直带谱的变化和差异,图中A、B表示坡向。
(1)指出图中代表南坡的字母代号,并以神农架为例说明判断依据。
(2)说出四地中纬度最高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3)矮曲林是指山地森林上隈附近由矮化、扭曲及变形的树木组成的林地或丛林,矮曲林树木甚至匍匐地面,然后再倾斜向上生长。简析伏牛山山顶灌丛矮曲林的形成原因。
(1)A。(2分)依据:A坡山麓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坡山麓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且两自然带分布的最低海拔相近,说明A坡的热量条件优于B坡,因此A坡为南坡(阳坡)。(2分)
(2)太白山。(2分)理由:山麓自然带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分),且分布海拔上限低于伏牛山(2分)。
(3)山顶海拔高,气温低,热量少;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植物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山顶附近风力强劲,在风力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任答其巾2点,每点2分,共4分)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1、概念: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够完整或不很鲜明,称为非地带性现象。
2、非地带性因素:洋流、地形、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水分差异、岩石性质等。
世界主要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非地带性现象 | 形成原因 | 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 热带雨林带 |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地峡的东侧等地的热带雨林景观 | 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南半球)或东北信风(北半球)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东部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 热带稀树草原带 |
南美大陆30S-30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 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的东进;秘鲁寒流规模较大,对沿岸地区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的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荒漠) |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的深人(地处西风气流的背风坡) |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
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 | 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苔原带(较高纬度) |
亚欧大陆东西岸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北宽度不同,西窄东宽 | 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高;东岸受千岛寒流影响,气温低 | 东西岸自然带南北宽度一样 |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 温带荒漠带 |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