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人口与城市
>
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08
更新时间:2021-01-04
纠错
1.

下图所示地区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8000余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  

A多极化发展,不同等级城市同步扩张       B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

C多核心发展,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           D多极多核,城镇分散发展

2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A城镇建设更加有序                                   B地域文化特色更浓厚

C对外开放程度更高                                    D农业机械化水平更高

3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

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     

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

大力发展中小城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B

2A

3C

【分析】

1.读图可知,该区域人口大于1000万的城市始终只有一个(注意图例信息的获取),符合一极;而500-1000万的大城市在2015年出现了两个,符合多核,其他中小城市明显增多,所以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B正确,AD错;相比而言,中小城市扩张速度更为明显,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描述不当,C错。故选B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所以大中小城市数量分布合理,城镇建设更加有序,而珠三角地区城市发展中,广州、深圳规模过大,不符合中心地理论,所以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建设更加有序,A正确;与地域文化特色关系不大,B错;珠三角地区对外开发程度也高,C错;该地区河网密布,耕地破碎,农业机械化水平并不是很高,D错。故选A

3.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属于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并不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错;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进城农民子女就学问题;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可以提高进城农民的就业技能,有利于促进进城农民就业;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可以为更多农民进城发展提供发展空间,②③⑤正确;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错。故选C

【点睛】

本题组难度较大,解题中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首先,注意图例信息的解读,明确人口大于1000万的城市在该区域中只有上海,从而确定一核这一关键信息;其次,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等级结构合理,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众星捧月为上海,众星为各大中小城市,夜晚,既可以看见月亮,也可以看见众星);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等级结构相对不合理,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众星伴日为广州、深圳,众星为其他城市,白天,可以看见太阳,但很难看见众星)。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城市化的表现及标志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城市化的表现及标志的定义

城市化的概念、含义和标志:

 

表现:原有城镇规模不断扩大;新设了一大批市镇

◎ 城市化的表现及标志的知识扩展
含义: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使城市的发展。此外,使城乡人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表现:
原有城镇规模不断扩大;新设了一大批市镇
◎ 城市化的表现及标志的教学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
2、了解世界城市化进程。
3、理解和掌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4、培养利用地理数据、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5、正确认识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能够辩证地看待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城市化的表现及标志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易考
分值比重:4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张宁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