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1 . 图中陡崖 M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
A . 50米 B . 90米 C . 155米 D . 220米
2 . 在 N点( )
A . 能同时观察到甲、乙两村 B . 能看到甲村,无法看到乙村
C . 能看到乙村,无法看到甲村 D . 两村都无法看到
1 . C
2 . C
【分析】
1.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 (n-1)d ≤△ H < (n+1)d ( n 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 d 为等高距)。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 50 米,陡崖 M 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叠,设陡崖 M 的相对高度为 h ,则( 3 - 1 ) × 50 ≤ h <( 3 + 1 ) × 50 , 100 (米) ≤ h < 200 (米),故 C 正确, A 、 B 、 D 错误。故选 C。
2. 山峰、山脊或凸出的山坡往往会阻挡视线。 N 点与甲村之间有一山脊阻挡,在 N 点无法看到甲村; N 点与乙村之间无障碍物阻挡,在 N 点能够看到乙村。故 C 正确, A 、 B 、 D 错误。故选 C。
【点睛】
解答本题组除掌握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外,还需掌握:( 1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通视问题: ①凹凸坡具有不同的透视性:凹坡(上陡下缓)透视性好、凸坡(上缓下陡)透视性差;②山地或山脊阻挡视线。( 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即:同线等高,同图等距,密陡疏缓,凸低为脊(凸高为谷),重叠为崖,大大小小等。
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步骤:
第一步:根据剖面线的水平距离和沿剖面线的高度差确定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其中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相同,而垂直比例尺一般比原图大。
第二步:绘制水平基线和垂直高度坐标。水平基线的长度宜和剖面线相同,坐标上标注的高度宜和等高线上的海拔相同。
第三步:把剖面线和等高线的各个交点确定在水平基线上,并标注在相应的高度坐标上。
第四步:把确定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地形剖面图的画法:
方法一:引垂直线法
方法二:量距离法
判读方法:
(1)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
(2)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
(3)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
地形剖面图绘制应注意的问题:
确定地形剖面图的垂直比例尺及水平比例尺是绘图中的难点及重点,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在新图中绘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两点间的直视问题:
直视问题可以通过作地形剖面图进行判断,在地形剖面图上由观测点的投射点向目标点的投射点绘直线,若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否则不能直视。如下图所示,由点s′向点c′绘直线,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而图中b′位于阴影区,说明s点不能直视b点,所以村落b对于s点为不直视。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