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北半球甲、乙两城某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甲城 | 5:30 | 19:00 |
乙城 | 7:23 | 20:37 |
1 . 乙地经度为( )
A . 86°E B . 90°E C . 146°E D . 150°E
2 . 甲地位于乙地的( )
A . 东北方 B . 西北方 C . 东南方 D . 西南方
1 . B
2 . A
【分析】
1. 根据乙地日出和日落时间,可算出乙城的昼长为 13 小时 14 分钟;根据昼长计算公式:昼长 =2× ( 12- 日出时间),可算出乙城日出的地方时为 5 时 23 分,乙城日出的北京时间为 7 时 23 分,可算出乙城的经度为 90°E , B 正确, A 、 C 、 D 错。故选 B 。
2. 根据甲城和乙城日出和日落时间,可算出甲城昼长为 13 小时 30 分,乙城昼长为 13 小时 14 分,两城昼长都大于 12 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甲城比乙城昼长,可判断出甲城比乙城纬度高,在乙城的北方,可排除 C 、 D ;甲乙两城昼长差别不大,但甲城日出时间远早于乙城,说明甲城位于乙城的东方,综合判断甲城位于乙城的东北方向, A 正确, B 错。故选 A 。
【点睛】
日出日落时间、昼长的计算,昼长 =2× ( 12- 日出时间),昼长 =2× (日落时间 -12 ),日落时间 =12+1/2 昼长,日出时间 =12-1/2 昼长。
节气 |
太阳直射点 |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
春分 | 赤道 | 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
夏至 | 北回归线 | 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
秋分 | 赤道 | 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
冬至 | 南回归线 | 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
归纳 |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
纬度地带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 北半球冬至日后逐渐增大,北半球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然后又逐渐缩小,到北半球冬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
南北回归线 之间的地区 |
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
南北回归线上 | 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 北半球冬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然后又逐渐缩小,到北半球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
一年中同一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告诉随时间变化图:(北半球)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
节气 | 太阳直射点 |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
春分 | 赤道 | 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
夏至 | 北回归线 | 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
秋分 | 赤道 | 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
冬至 | 南回归线 | 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
归纳 |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
纬度地带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 北半球冬至日后逐渐增大,北半球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然后又逐渐缩小,到北半球冬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
南北回归线 之间的地区 |
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
南北回归线上 | 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 北半球冬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然后又逐渐缩小,到北半球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
赤道 |
日出方位 |
日影朝向 |
正午太阳方位 |
日影朝向 |
日落方位 |
日影朝向 |
夏至 |
东北 |
西南 |
正北66°34′ |
正南 |
西北 |
东南 |
春秋分 |
正东 |
正西 |
天顶90° |
无 |
正西 |
正东 |
冬至 |
东南 |
西北 |
正南66°34′ |
正北 |
西南 |
东北 |
北回归线 |
日出方位 |
日影朝向 |
正午太阳方位 |
日影朝向 |
日落方位 |
日影朝向 |
夏至 |
东北 |
西南 |
天顶90° |
无 |
西北 |
东南 |
春秋分 |
正东 |
正西 |
正南66°34′ |
正北 |
正西 |
正东 |
冬至 |
东南 |
西北 |
正南43°08′ |
正北 |
西南 |
东北 |
北极圈 |
日出方位 |
日影朝向 |
正午太阳方位 |
日影朝向 |
日落方位 |
日影朝向 |
夏至 |
正北 |
正南 |
正南46°52′ |
正北 |
正北 |
正南 |
春秋分 |
正东 |
正西 |
正南23°26′ |
正北 |
正西 |
正东 |
冬至 |
极夜无日出日落 |
北极点 |
日出方位 |
日影朝向 |
正午太阳方位 |
日影朝向 |
日落方位 |
日影朝向 |
夏至 |
无 |
正南 |
正南23°26′ |
正南 |
无 |
正南 |
春秋分 |
正南 |
正南 |
正南0° |
正南 |
正南 |
正南 |
冬至 |
极夜无日出日落 |
春分秋分 |
日出方位 |
日影朝向 |
正午太阳方位 |
日影朝向 |
日落方位 |
日影朝向 |
赤道 |
正东 |
正西 |
天顶90° |
无 |
正西 |
正东 |
南回归线 |
正东 |
正西 |
正北66°34′ |
正南 |
正西 |
正东 |
南极圈 |
正东 |
正西 |
正北23°26′ |
正南 |
正西 |
正东 |
南极点 |
正北 |
正北 |
正北0° |
正北 |
正北 |
正北 |
夏至日 |
日出方位 |
日影朝向 |
正午太阳方位 |
日影朝向 |
日落方位 |
日影朝向 |
赤道 |
东北 |
西南 |
正北66°34′ |
正南 |
西北 |
东南 |
南回归线 |
东北 |
西南 |
正北43°08′ |
正南 |
西北 |
东南 |
南极圈 |
极夜 |
极夜 |
极夜 |
极夜 |
极夜 |
极夜 |
南极点 |
极夜 |
极夜 |
极夜 |
极夜 |
极夜 |
极夜 |
冬至日 |
日出方位 |
日影朝向 |
正午太阳方位 |
日影朝向 |
日落方位 |
日影朝向 |
赤道 |
东南 |
西北 |
正南66°34′ |
正北 |
西南 |
东北 |
南回归线 |
东南 |
西北 |
天顶90° |
无 |
西南 |
东北 |
南极圈 |
正南 |
正北 |
正北46°52′ |
正南 |
正南 |
正北 |
南极点 |
无日出日落,太阳都位于正北23°26′,日影都朝向正北 |
昼夜长短的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
赤道 |
日出方位 |
日影朝向 |
正午太阳方位 |
日影朝向 |
日落方位 |
日影朝向 |
夏至 |
东北 |
西南 |
正北66°34′ |
正南 |
西北 |
东南 |
春秋分 |
正东 |
正西 |
天顶90° |
无 |
正西 |
正东 |
冬至 |
东南 |
西北 |
正南66°34′ |
正北 |
西南 |
东北 |
②北回归线上“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
在赤道至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地区,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偏移正东的角度越大。
北回归线 |
日出方位 |
日影朝向 |
正午太阳方位 |
日影朝向 |
日落方位 |
日影朝向 |
夏至 |
东北 |
西南 |
天顶90° |
无 |
西北 |
东南 |
春秋分 |
正东 |
正西 |
正南66°34′ |
正北 |
正西 |
正东 |
冬至 |
东南 |
西北 |
正南43°08′ |
正北 |
西南 |
东北 |
北极圈 |
日出方位 |
日影朝向 |
正午太阳方位 |
日影朝向 |
日落方位 |
日影朝向 |
夏至 |
正北 |
正南 |
正南46°52′ |
正北 |
正北 |
正南 |
春秋分 |
正东 |
正西 |
正南23°26′ |
正北 |
正西 |
正东 |
冬至 |
极夜无日出日落 |
北极点 |
日出方位 |
日影朝向 |
正午太阳方位 |
日影朝向 |
日落方位 |
日影朝向 |
夏至 |
无 |
正南 |
正南23°26′ |
正南 |
无 |
正南 |
春秋分 |
正南 |
正南 |
正南0° |
正南 |
正南 |
正南 |
冬至 |
极夜无日出日落 |
春分秋分 |
日出方位 |
日影朝向 |
正午太阳方位 |
日影朝向 |
日落方位 |
日影朝向 |
赤道 |
正东 |
正西 |
天顶90° |
无 |
正西 |
正东 |
南回归线 |
正东 |
正西 |
正北66°34′ |
正南 |
正西 |
正东 |
南极圈 |
正东 |
正西 |
正北23°26′ |
正南 |
正西 |
正东 |
南极点 |
正北 |
正北 |
正北0° |
正北 |
正北 |
正北 |
夏至日 |
日出方位 |
日影朝向 |
正午太阳方位 |
日影朝向 |
日落方位 |
日影朝向 |
赤道 |
东北 |
西南 |
正北66°34′ |
正南 |
西北 |
东南 |
南回归线 |
东北 |
西南 |
正北43°08′ |
正南 |
西北 |
东南 |
南极圈 |
极夜 |
极夜 |
极夜 |
极夜 |
极夜 |
极夜 |
南极点 |
极夜 |
极夜 |
极夜 |
极夜 |
极夜 |
极夜 |
冬至日 |
日出方位 |
日影朝向 |
正午太阳方位 |
日影朝向 |
日落方位 |
日影朝向 |
赤道 |
东南 |
西北 |
正南66°34′ |
正北 |
西南 |
东北 |
南回归线 |
东南 |
西北 |
天顶90° |
无 |
西南 |
东北 |
南极圈 |
正南 |
正北 |
正北46°52′ |
正南 |
正南 |
正北 |
南极点 |
无日出日落,太阳都位于正北23°26′,日影都朝向正北 |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