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图中四地风速相比较( )
A . ①地大于②地 B . ②地小于③地 C . ③地大于④地 D . ④地小于①地
2 . 图中四地风向大体 -致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3 . 正常年份 ,该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
A . 多梅雨 B . 为伏旱期 C . 多龙卷风 D . 多冻雨
1 . D
2 . B
3 . A
【分析】
1 .
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从等压线的疏密关系可知,图中 ② 地风力大于 ① 地, A 错误; ② 地风力大于 ③ 地, B 错误; ④ 地风力大于 ③ 地, C 错误; ① 地风力大于 ④ 地, D 正确。故选 D 。
2 .
根据等压线分布图作出四个地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作出风向可知, ① 地吹东北风, ② 地吹偏东风, ③ 地吹东南风, ④ 地吹东北风。故选 B 。
3 .
正常年份 6 月份我国南方地区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江淮准静止锋控制,进入梅雨季节, A 正确;长江中下游地区 7 、 8 月份为伏旱期, B 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 4 月份和 7 月份多龙卷风, C 错误;冻雨主要发生在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 D 错误。故选 A 。
【点睛】
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等压线在拟求风向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 ( 由高压指向低压,但不一定是指向低压中心 ) ,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 ( 北半球 ) 或向左 ( 南半球 ) 偏转 30° ~ 45°( 若为高空,则偏转 90°) ,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如图所示(北半球)
热力环流的概念:
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地面的冷热不均。
5、城市风: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由于热岛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叫城市风,如下图所示:
6、山谷风:
白天山坡上空增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低压,风从谷底吹向山顶;夜晚,山坡上空降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高压,风从山顶吹向谷底。如下图所示:
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如下所示:
热力环流的形成:
气压分布大小的判断:
(1)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这主要取决于空气的密度大小。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该处空气密度小、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正好相反。
(2)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
海陆风:
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造成近地面的陆地气压低于海洋,于是风就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于海洋,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如下图所示:
城市风: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由于热岛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叫城市风,如下图所示:
山谷风:
白天山坡上空增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低压,风从谷底吹向山顶;夜晚,山坡上空降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高压,风从山顶吹向谷底。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示:
在热力环流中,高空的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相反。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在同一个垂直空气柱上,越往高处气压值越低。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