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该流域林地土壤蒸散量低于草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林地海拔高于草地 B . 林地温度低于草地
C . 林地降水少于草地 D . 林地风速小于草地
2 . 影响该流域内 8月份草地土壤蒸散量相对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
A . 地形 B . 坡向
C . 气候 D . 风速
3 .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祁连山各流域地表蒸散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将有助于( )
A . 获取各流域内气象监测预报详实资料 B . 提取各流域内植被覆盖面积变化数据
C . 获取各流域内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动态 D . 摸清各流域内水资源储量的分布状况
1 . B
2 . C
3 . D
【分析】
试题考查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影响气候的因素。
1 .
地表蒸散是指地表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主要受气温的影响。气温高,蒸散大,气温低,蒸散小,草地覆盖在地表,对地面保温作用强,林地植被保温作用弱,故林地温度低于草地, B 正确。祁连山是西北 - 东南走向,影响祁连山的夏季风为东南风,降水差异主要体现在祁连山的东端和西端的差异,而坡向的水分差异主要受蒸发与降水对比的影响,东坡水分充足一侧生长森林,西坡水分较少,生长草地,故林地降水多于草地,且林地和草地分布海拔差异小,故 AC 错;因风速越大越利于蒸散,林地风速大于草地会导致林地蒸散大于草地,与已知结论不符,故林地风速大于草地不是林地地表蒸散低于草地的主要原因, D 错。
2 .
读图可知,该流域 8 月份降水多,阴雨天气多,气温相对较低,光照时间短,从而导致草地土壤在 8 月份蒸散相对较低, C 正确。
3 .
气象监测的蒸散量对研究森林、草地、农田、荒漠、湿地等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的关键参数之一,由此可知,气象监测的蒸散量主要与水循环和水平衡关系大,故加大了对祁连山各流域地表蒸散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 获取各流域内气象监测数据,最可能用于摸清各流域内水循环的动态变化状况, D 正确。气象监测的蒸散量只是各流域内气象监测预报详实资料之一,并不能为各流域内气象监测预报提供全面的详实资料, A 错误。流域内植被覆盖面积和水利工程建设与地表的蒸散量关系小, BC 错。
【点睛】
试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解题时应充分利用图和材料。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性位移:
1、定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
2、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3、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4、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的条件下,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共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具体图示如下:(春、秋分日时)
5、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如下图所示:
气压带的形成:
气压带 |
纬度位置 |
形成过程 |
成因类型 |
赤道低气压带 | 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 | 接受太阳辐射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 热力原因 |
副热带高气压带 | 副热带地区,南北纬30°附近 | 赤道上空气流流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风,在副热带上空集聚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 | 动力原因 |
副极地低气压带 | 副极地地区,南北纬60°附近 | 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在副极地地区相遇,盛行西风主动爬升,近地面气压降低 | 动力原因 |
极地高气压带 | 南北纬90°附近 | 接受太阳辐射最少,终年寒冷,空气下沉,气压升高 | 热力原因 |
风带的形成:
风带 |
形成 |
极地东风带 | 由极地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的寒冷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左)偏成东北(南)风 |
中纬西风带 | 近地面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南)流出的一支,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右(左)偏转成西南(北)风,称为盛行西风带 |
低纬信风带 | 由于气压差的存在,近地面气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动,向南(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南)风逐渐向右(左)偏转成东北(南)风 |
特别提示:
(1)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的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
(4)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是热力环流,中纬环流是动力环流。
(5)风带中风向的确定: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风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