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对比两极地区年内海冰消融速度差异,原因可能是( )
A. 南极地区受西风漂流影响,海冰消融慢
B. 北极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冰消融快
C. 南极地区下垫面比热小,吸热升温快,海冰消融快
D. 北极地区臭氧空洞小,太阳辐射强度大,海冰消融慢
下列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全球环境的是( )
A.德国境内莱菌河的污染 B.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
C.北美洲西部草原的荒漠化 D.华北平原的土地次生盐碱化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它是决定________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_____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此阶段社会发展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进入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______时段,其形成原因是人类进入______社会,这是人类谋求与环境______发展的结果。
(2)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以后,其原因是( )
①增加环保 ②工业技术进步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读下图,回答问题。
(1)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
(2)人类社会通过________活动和________活动向环境中排放________。
(3)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________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________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4)根据上图分析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下列违背了人类与环境关系和谐的是
( )
A.征服自然 B.天人合一
C.人地归一 D.人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
洞庭湖区近20年来由于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面面积减少30%,1998年长江洪灾与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有关,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的
B.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
C.人类对环境具有改造作用,环境不能反作用于人类
D.如果人类活动不合理,也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报道了梅托斯等人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的情况,研究者以1900年到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以及工业污染和人均工业产量的变化数值为依据,提出了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如上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不加限制的增长必将导致人均粮食__________。
(2)人口过度膨胀必然会使自然资源和工业生产发生____________。
(3)人口剧增和环境污染加剧,会加速粮食____________,从而使人口死亡率____________。
(4)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福利,应当___________。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 )
①F表示资源开发 ②F表示产业活动
③H表示废物排放 ④H表示产品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下列事例反映了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是
( )
A.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B.东海休渔
C.华北地区超采地下水
D.珠江三角洲赤潮发生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四幅图中正确反映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是________图。
2.在描述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时,属输入、输出方向错误的是______图。
3.四幅图中只强调了人类社会对环境的作用,未提及环境对人类社会反馈作用的是______图。
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据此回答3~5题。
3.下列有关环境观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认识就是环境观
B.环境观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
C.环境观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不制约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D.环境观不仅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而且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4.传统的环境观认为
( )。
A.人与环境之间应协调发展
B.自从人类学会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就开始了对自然的征服,但是只有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
C.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人
D.天人合一
5.下面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符合新的环境观的是
( )。
A.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B.人类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可以无休止地向环境索取资源
C.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
D.发展经济必产生环境问题
面对人口的急剧膨胀,资源短缺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据此完成1~2题。
1. 人类提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下原因正确的是
( )。
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处于空前紧张的状态 ②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③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地协调的必由之路 ④人类已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观点和活动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
A.天人合一 B.人定胜天
C.竭泽而渔 D.围湖造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某特大城市2011年7月8日、7月9日
天气和空气质量表。
天气状况 | 污染指数 | 首要污染物 | 空气质量级别 | 空气质量状况 | |
7月8日 | 晴 | 158 | NOx | Ⅲ | 轻度污染 |
7月9日 | 晴 | 178 | NOx | Ⅲ | 轻度污染 |
我国某特大城市上空2011年7月8日、
7月9日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该城市首要污染物主要来自________。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该城市上空出现________现象,大气扩散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中看出城市易出现光化学烟雾污染,试分析其产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阶段,环境污染已严重影响我们的生存空间,对此,我国政府采取什么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3~5题。
材料一 2010年5月4日国务院转发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到2011年年底前,初步建成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材料二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三 根据城市的发展,预计到2010年我国将建成轻轨铁路约450千米;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轻轨铁路约900千米;到2050年将建成4 500千米,共300条城市轻轨铁路。
3.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正致力于改善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下列问题中的( )。
①环境污染 ②绿地面积少 ③交通拥挤 ④就业困难⑤社会治安差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不能呈现“碧水蓝天”的原因是
( )。
A.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天
B.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回流
C.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大
D.城市生活、生产及交通排出废气(尾气)及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
5.修建城市轻轨铁路,除了能改善城市交通,还可以
( )。
A.改善城市的景观
B.提高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
C.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D.调整城市的经济结构
改善城区大气质量的正确措施有
( )。
①强制推广无氟冰箱和空调 ②变城市居民集中供暖为分散供暖 ③大力推广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④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公共空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1年9月11日北京小雨天气,从下午1点到夜里10点长达9个多小时的全市大堵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造成此次大堵车的因素是
( )。
①普降小雨导致道路湿滑 ②周末出行集中 ③交通事故频发、机动车增长过快 ④居住区分散 ⑤中秋将至导致商业街区交通压力增大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根据下面给出的四个事件,回答1~3题。
①2011年6月4日智利南部普耶韦火山开始喷发,大量火山灰导致多趟航取消,附近3 500多人搬离。
②2012年3月5日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发生3.1级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③2011年6月10日湖南岳阳市发生山洪泥石流,造成15人死亡,25人失踪。
④2011年5月24日福建福州市因道路工程施工导致煤气管道发生爆炸。
1.以上给出的四个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四个事件中是由自然与人类活动叠加造成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上述事件中的自然灾害,可能给人类带来的损失有
( )
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社会秩序混乱 D.以上都有
(8分)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亚洲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源短缺 B.人口众多,增长过快
C.经济落后 D.生态失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