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2019年7月,山东的李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黑龙江建三江(左图)考察,沿途经过一望无垠的平原,绿油油的水稻长势正好,一片希望的景色(右图)。
(1)考察过程中,师生们感觉建三江天亮较早,天黑较晚。同学们从网站查到,7月建三江昼长比家乡长。师生们在品尝建三江米饭时发现,米粒晶莹如玉,充盈流脂,口感纯正。在与当地人进一步交流后,同学们了解到建三江大米品质优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长季昼长较长。请解释7月建三江比山东白昼长的原因并说明白昼较长对建三江水稻生长的有利影响。
(2)李老师告诉同学们,水稻是一种需水量较大的农作物。请从水循环的角度,简析建三江种植水稻灌溉水源充足的原因。
(3)有人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建三江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扩大水稻生产规模。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1)7月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黑龙江比山东地理位置偏北;日照时间长,水稻光合作用充分,有机质积累多。
(2)距海洋近,海洋水汽输送量大,降水多;春季积雪融化量大,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下渗少,地表径流丰富。
(3)赞同:该地区水资源充足,可以满足扩大水稻生产规模的需求;水质好,满足优质稻米生产的需要;可发展稻田养殖业,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
不赞同:本区有大面积沼泽湿地等生态功能区,农业用水增多会导致生态补水减少,沼泽湿地的生态功能降低;稻田尾水排放增多,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建三江水稻生产为材料,设计3个小题,考查学生农业区位因素及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
【详解】(1)7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黑龙江比山东地理位置偏北;日照时间长。而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日照时间长,则水稻光合作用充分,有机质积累多。所以建三江7月份白昼较长,有利于水稻生长。
(2)水循环环节一般包括降水、蒸发、下渗、径流等环节。建三江种植水稻灌溉水源充足的原因,从降水较多看,建三江距海洋近,海洋水汽输送量大,降水多;春季积雪融化量大。从蒸发来看,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从下渗及径流看,有冻土,下渗少,地表径流丰富,所以建三江地区水稻灌溉水源丰富。
(3)充分利用水资源扩大水稻种植规模,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赞同主要从当地水资源总量及水质角度进行分析。该地区水资源充足,可以满足扩大水稻生产规模的需求;水质好,满足优质稻米生产的需要;可发展稻田养殖业,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
不赞同主要从生态角度考虑。本区有大面积沼泽湿地等生态功能区,农业用水增多会导致生态补水减少,沼泽湿地的生态功能降低;稻田尾水排放增多,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东纵谷平原位于我国台湾省中央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南北长约180千米,东西宽约2-7千米,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海拔50-250米。纵谷因断层发育,两侧地势陡峭,山地河流发育,急流突奔,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而下,经不断冲刷和淤积形成平原。台东纵谷平原面积小、土层薄而贫瘠、地形起伏大。图甲示意台东纵谷位置和台湾岛水系分布,图乙示意台东纵谷局部水系分布,图丙示意沿玉山一线台湾岛东部剖面。
(1)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台东纵谷平原的形成过程。
(2)分析台东纵谷平原土壤颗粒大、土层薄的原因。
(3)解释台东纵谷西侧水系发达原因。
(1)位于板块(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断裂下陷形成谷地;(源于西侧山地的)河流携带砾石和泥沙在谷地堆积形成平原(冲积扇平原)。
(2)谷地西侧河流众多,流程短,流速快,携带物质颗粒大;谷地狭窄,谷底地势起伏较大,堆积迅速,沉积物分选性差,砾石与泥沙混杂;降水多,谷地内的流水侵蚀作用强。
(3)纵谷西侧中央山脉海拔高且绵长,地形复杂,有利于河流发育;纵谷东侧海岸山脉海拔低,对季风阻挡作用弱;纵谷西侧中央山脉是(冬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台风影响强度大,年降水量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外力作用,及地形对降水影响,意在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详解】(1)任何一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所谓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形成的,表现为流水的沉积作用。而从内力作用看,该平原“位于台湾中央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而两侧山脉是由板块(亚欧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形成的,然后“纵谷因断层发育,两侧地势陡峭,”断层发育后,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纵谷平原。
(2)平原土壤颗粒大小与河流流速有关,土层薄与外力侵蚀有关。“纵谷因断层发育,两侧地势陡峭,山地河流发育,急流突奔,携带大量砾石”,所以沉积形成的平原上土壤颗粒较大。由于流水作用强烈,侵蚀作用明显,形成的土壤被流水侵蚀,从而导致土层较薄。
(3)台东纵谷西侧水系发达的原因主要与降水多少、地形有关。读图丙可知,东侧为海拔较低的海岸山脉,对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阻挡作用较弱,而西侧的中央山脉海拔较高,湿润气流爬升,在纵谷西侧产生大量降水。同时西侧地形海拔高且南北长180千米,有利于河流发育,所以台东纵谷西侧水系发达。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膜下滴灌技术是在滴灌带或滴灌毛管上覆盖一层地膜,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将加压的水经过过滤设施滤清后,和水溶性肥料融合,形成水肥溶液,进入输水干管一支管——毛管,再由毛管上的滴水器一滴一滴地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土壤,供根系吸收。膜下滴灌的平均用水量是大水漫灌的12%、喷灌的50%、一般滴灌的70%,有效抑制了土壤盐碱化。下图示意膜下滴灌,下表为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在重盐,碱地不同深度上的应用效果统计。
(1)说明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水资源利用率高的原因。
(2)据表信息补充完成利用膜下滴灌三年后土壤不同深度脱盐率柱状图,并概括1997-2000年土壤盐分含量的变化特点。(作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
(3)与大水漫灌相比,分析膜下滴灌技术能有效抑制土壤盐碱化的原因。
(1)直接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均匀、定时、定量滴灌,是局部精准灌溉,减少了用水量;覆膜有效减少了水分蒸发,降低了土壤水分损失。
(2)作图 土壤盐分含量降低,降低速度先快后慢。
(3)膜下滴灌用水量少,绝大部分被作物根系吸收,下渗少,不会造成地下水位上升;覆膜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减轻了盐分向土壤表层的输送和集聚。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膜下滴灌技术为材料,考查土壤盐碱化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有关知识,难度一般。
【详解】(1)传统灌溉方式是大水漫灌,大部分水分并未被农作物吸收,而是浇在了土地上,而膜下滴灌使水、肥、农药等通过滴灌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加上地膜覆盖,蒸发甚微,为作物根系发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真正实现由浇地向浇作物的转变。“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将加压的水经过过滤设施滤清后,和水溶性肥料融合,形成水肥溶液,进入输水干管一支管——毛管,再由毛管上的滴水器一滴一滴地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土壤,供根系吸收。”从而使得水资源利用率提高。
(2)土壤在1997年表层0-30厘米处含盐量为2.91%,到2000年为0.48%,减少了2.43%,除以初始数值2.91%,脱盐率计算得为83.5%,同理可得30-60厘米处脱盐率为75.5%,分别做出柱状图即可。同时1997-1998-1999年期间,脱盐的速度较快,从1999-2000年降低速度变慢。
(3)土壤盐碱化是由于灌溉不合理,导致地下水水位升高,气候干旱,蒸发剧烈,表层水分被蒸发掉,而盐类物质积累导致的。膜下滴灌用水量少,绝大部分被作物根系吸收,下渗少,不会造成地下水位上升;覆膜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减轻了盐分向土壤表层的输送和集聚。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阴山山脉平均海拔不到2000米,属中等高度的山体,是中国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北界,温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的过渡带。阴山东部的大青山较为湿润。下图分别示意阴山地理位置和大青山垂直自然带分布。
(1)说出大青山垂直自然带数量少的原因。
(2)判断大青山山麓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理由。
(3)一般把植被分为森林、草原、荒漠三种类型。与南坡相比,指出大青山北坡的植被类型垂直分布特点。
(1)纬度高,年均温低;相对高度小;年降水量少。
(2)温带草原带 阴山地处温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的过渡带,且大青山较为湿润,水平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山麓自然带(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
(3)草原比南坡分布广,森林比南坡分布少;森林分布上限海拔低,下限海拔高(或山麓草原分布上限海拔高,亚高山草原分布下限海拔低)。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阴山位置及大青山垂直自然带分布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山地垂直地带性的掌握情况,能力要求高。
【详解】(1)垂直自然带数量多少与纬度(纬度低,水热条件好)、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水热垂直变化大)、降水量有关。读图可知,大青山位于北纬42°附近,纬度高,温度低,且“平均海拔不到2000米,属中等高度的山体”,相对高度小,水热条件垂直变化不明显。“温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的过渡带”,降水少。导致大青山垂直自然带数量少。
(2)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由材料可知,“阴山东部的大青山较为湿润”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北界,降水相对较多,水平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所以大青山基带即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
(3)大青山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读图可知,大青山南北坡均只有草原和森林两种类型的自然带,北坡草原比南坡分布广,森林比南坡分布少;森林分布上限海拔低,下限海拔高。
某地质队在圆锥状沉积岩山地勘探(如图所示),在 ①②③④⑤ 五地垂直于海平面向下钻探,得到某沉积岩埋藏深度(如表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沉积岩层
A. 向上拱起 B.向下凹陷
C. 向东倾斜 D. 向西倾斜
15. 该山地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岩层走向一致),若山地东、西两坡降水量相当,实施“绿水青山”工程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东西两坡山麓河流径流量均增加
B. 东西两坡山麓河流径流量均减少
C 西坡山麓河流径流量增加,东坡山麓河流径流量减少
D. 西坡山麓河流径流量减少,东坡山麓河流径流量增加
14. C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表格①②③④⑤地的海拔高度及岩石埋藏深度判读,画出该沉积岩层不同地点的埋藏深度剖面示意图见图(如下图),便可判读该沉积岩层呈西高东低倾斜,C正确。故选C。
【15题详解】
该山地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岩层走向一致),据上题分析,图中沉积岩大致是向东倾斜,若山地东、西两坡降水量相当,实施“绿水青山”工程后,植被增加,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水会顺着岩层向东流动,导致东部河流径流量增加,D正确。故选D。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赵宏伟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