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表
甲 | 乙 | |
自然带类型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
主要气象灾害 | 暴雨洪涝、干旱 | |
主要气象灾害 形成的主要原因 |
1949年洞庭湖面积有4350平方千米,由于泥沙淤积和大量围垦,到1997年其面积只有2691平方千米,缩小了近40%。
(2)试分析洞庭湖面积不断减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并说明针对该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3)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主要农业类型及形成的自然区位因素
(4)比较武汉、芝加哥两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交通区位条件的异同点
(1)
甲 | 乙 | |
自然带类型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主要气象灾害 | 暴雨洪涝、干旱 | 寒潮 |
主要气象灾害 形成的主要原因 | 夏季风进退的不稳定 造成降水的季节变化和 年际变化量大 | 中部平源纵贯南北, 高纬寒冷空气易长驱直入 |
(2)调节气候、调蓄径流的能力降低
湖泊湿地生物生存环境恶化,导致湖泊湿地生物物种及数量减少;
措施:保持湖泊上游值被,减少泥沙淤积,退耕还湖。
(3)甲:水稻种值业,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水稻生长 平原地势低平 有肥沃的水稻土 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乙:乳畜业。该地气候温凉潮湿,光热不足但适宜牧草生长。
(4)相同点:两城市均因水运而兴起
不同点:武汉位于干支流交汇处,京广线南北贯通,芝加哥位于湖泊航运枢纽,有东西向铁路通过。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定义: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表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二是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三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四是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然环境各要素关系:
环境要素 | 整体性表现 |
大气 | 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 |
水 | 各种水体之间存在着水分交换,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也存在水分的交换,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下的综合表现。 |
地形 | 由内、外力共同塑造,受河流、冰川、波浪、风、地下水等的影响。 |
植被 | 受光、热、水、土壤、营养物质等因素的制约。 |
土壤 |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接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时间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
自然环境整体性表现:
陆地环境的组成:
1、陆地环境的组成——生物
(1)生物的分布与环境
①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气候:
光照
喜光植物: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密林的中上层
喜阴植物:分布在背阳、荫蔽的地方,或生长在密林的底层
西双版纳人工经济林运用光的垂直衰减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
热量分布
从赤道到两极,随着热量和温度的有规律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植被带
从沿海到内陆,随着水分条件变化,形成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植被景观
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由于热量和水分的不同,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
②植物个体形态对环境的适应:莲和骆驼刺因水分条件不同导致个体形态不同:
莲:具有柔嫩、硕大的叶子,但根系不发达。
骆驼刺:叶子刺化,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地中海气候区植物具有叶子小,叶面上覆盖有蜡质的特点,与夏季炎热干燥有关。
③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及物候对农时、农事的指示作用
干旱地区寻找水源的指示作用
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
铁芒萁——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
碱蓬——盐碱性土壤环境
芦苇——水湿环境
矮牵牛花——大气中SO2污染
草原与森林指示干旱、半干旱与湿润、半湿润气候特征
“枣发芽,种棉花”反映华北春季气温升高,有利于春播的气候特点
旗状树冠延伸方向代表风向
树桩年轮的疏密可以反映降水量多少状况,在温度变化较少的条件下,树轮较疏,反映降水量较大,反之,较密降水量较少。树木向阳面生长快,年轮较疏。
④影响动物分布的因素:植物分布、气候差异、地形起伏、人类活动等。熊猫——箭竹
悉尼奥运吉祥物:树袋熊——新鲜桉树叶
驯鹿冬季从苔原带南迁针叶林,免受大风雪袭击,而且有充足食物;夏季从森林北迁苔原带,以躲避蚊虫侵扰,同时可以找到更好食物。
(2)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
改变大气成分:CO2、CH4、H2、NH3、水气→N2、O2
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参与沉积岩形成,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
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
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绿化植物、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城市绿地具有吸类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2、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
(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作用:结合陆地环境的枢纽、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使地表由岩石裸露变为草木丛生
(2)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
肥力概念:土壤能同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重要性: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理想土壤成分:空气+水分=矿物质+有机质
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资源,但如果利用不当,则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
(3)土壤的形成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合理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反之,则会引起土壤退化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