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下图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及廊桥景观。
(1)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说明廊桥设有廊屋的作用。
(2)分析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
(3)乙处重建古廊桥采用“夏伐秋晾”的安排。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世界著名文化遗产“白川乡合掌屋”位于日本岐阜县白川乡。由于房舍外貌酷似双掌相合,故取名为合掌屋。为了抗震,合掌屋不用任何钉子,只用绳子绑扎或采用较有黏性的木头来接合房屋架构,屋顶所铺的茅草,厚度达七八十厘米。当地的固有产业是制作火药和养蚕,当地人很担心发生火灾,每年还会举办名叫“一齐放水”的消防演习。下图是白川乡位置图和合掌屋景观图。
(1)说明合掌屋合掌造型的好处。
(2)指出合掌屋最易发生火灾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3)从抗震角度分析合掌屋不用任何钉子的原因。
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米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米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
3.该地大部分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 )
A.结构复杂 B.功能分化明显
C.土地利用以农业生产用地及住宅用地为主 D.居住区统一规划
“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 )
A.规模经营,粗放生产 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
C.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D.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2.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 )
A.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 B.拆迁合并,扩大林盘规模
C.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 D.停止开发,留存文化遗产
湖南省矮寨特大悬索桥是世界上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析梁悬索桥。图1为“湖南省接寨特大悬索桥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图中左下方道路呈“之”字形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
A.植被 B.气候
C.河流 D.地形
2.建设矮寨特大悬索桥主要是为了( )
A.缓解噪声污染
B.提高通行效率
C.减少洪涝灾害
D.增加科技含量
读图9我国某区域图,完成41-45题。
41.影响A处铁路分布的最重要
自然条件是
A.城市 B.地形
C.气候 D.人口
42.图中B河段水电站分布密集的
主要原因是
A.落差大 B.降水多
C.光照强 D.风力大
43.B河段附近最适宜布局的企业是
A.棉纺织工业 B.汽车制造业
C.有色金属冶炼厂 D.家电制造业
44.如果A地区农业发展中灌溉、排水不合理,会导致农田 (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次生盐碱化 D.洪涝灾害
45.关于土地荒漠化的正确叙述是 ( )
A.土地荒漠化仅出现在干旱地区
B.土地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经济活动的产物
C.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土地生产力的暂时丧失
D.土地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
山区的公路多沿河谷修建,主要因为河谷地带( )
A.植被条件好 B.热量条件好
C.水源较充足 D.地势相对和缓
下左图是我国某城市分布图,该城市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焦柳铁路线,穿过该城市多采用高路基(下右图)或公路涵洞的方式。读图完成14—16题。
14.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铁路交通
D.水运
15.在当时条件下,铁路线穿过城区设计成高路基或公路涵洞的形式,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为
A.防城市内涝 B.夯实地基,防止地面沉降
C.阻止行人穿行 D.形成立体交通,对城市交通干扰小
16.兰新高铁在新疆境内65%的路段建有防护墙、地上隧道等防护工程,其主要作用是
A.防雨 B.防冻土 C.防滑坡 D.防风沙
读“某地区公路规划图(图16)”,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的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___________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
(2)A城市比C城规模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
(3)由于在山区的E地发现煤田,准备在F镇建钢铁厂,则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
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山脉 B.河流
C.交通线 D.民族分布
37.该地区公路线的分布大致
A.沿山脊延伸
B.沿山谷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呈东北——西南走向
下列关于山区人类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山区,聚落的选址一般要避开地质灾害
B.在山区,河谷地带的交通线路密度低于其它地区
C.山区的物产丰富,聚落规模普遍大于平原地区
D.山区应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
山区公路一般都修成“之”字形,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土壤
村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 )
A.只要地表平坦开阔就可形成村落
B.河网密度小的冲积平原多形成圆形村落
C.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易形成多边形村落
D.大河冲积平原利于形成城市,不利于形成村庄
下列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平原地区的地形对公路选线限制相对山区较小;②山区修筑公路因就地取材,建设费用较少 ;③要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④沼泽地区对公路建设影响不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3.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
主要是考虑( )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
24.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汽车性能的改善 ③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为节省投资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下图是“我国太行山东侧和西侧的交通和城市分布图”。据此回答18~19 题。
18.太行山以西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A.沿黄河分布 B.沿铁路和河谷分布
C.沿山麓地带分布 D.沿冲积扇边界分布
19.太行山以东的两条铁路线上西侧一线的城市规模较大,其主要原因不正确的是()
A.地势较高,不易受洪灾影响 B.沿大道、公路分布,形成较早
C.河流沿岸,水运便利 D.地形平坦,易于城市建设
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的交通运输方式 ( )
A.铁路 B.公路 C.高速公路 D.管道
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B.道路应该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
C.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缓坡
D.道路在缓坡上要呈“之”字型弯曲
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人们通常优先建设公路,其次才是铁路这主要是因为公路比铁路( )
A.建设难度大 B.成本高
C.最大限制坡度大 D.工程量大
下图为“某山区公路与房屋建设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0.道路与房屋建设符合规划施工原则的是( )
A.a、b B.a、c C.b、d D.c、d